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总体来看,2020年一季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报告》认为,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步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报告》指出,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更为通畅。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抓住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中枢的关键,采取多项措施缓解银行货币创造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三大约束”,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阶段性特点,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报告》指出,得益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各项货币政策 措施向实体经济传导通畅,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缓解了实体经济的实际困难。
从降低贷款利率看,3 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 4.82%,较 2019 年底下降 0.3 个百分点,较 2018 年高点下降 0.78 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 1 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 LPR 的降幅。政策利率下降的效果放大传导至实体经济,LPR 改革有效发挥了促进贷款利率下行的作用。
事实上,与美、欧等央行相比,我国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也更佳。“总体上,评价政策效果关键看能否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支持总量和降低融资成本。相较而言,无论是从引导贷款投放来看,还是从降低贷款利率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更为通畅,银行的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市场机制运转良好。”《报告》强调。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报告》认为,疫情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影响:经济陷于停滞,国际贸易严重萎缩,降低全球经济潜在增速,对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造成影响;同时,疫情还影响了全球投资者预期,国际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与此同时,疫情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安排受到影响,有关损失已在一季度 GDP 增速中体现。需求面指标同比放缓。外部输入型风险将继续冲击国内经济。
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总的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报告》表示,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一季度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接近全面复工,全国多地餐饮、酒店等企业也陆续恢复营业,交通物流进一步恢复。3 月份以来经济数据已有所好转。
在看到前期政策已经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报告》提醒,还需要关注四方面风险。一是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二是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三是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多挑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四是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
谈及下一阶段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冲击,《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握好政策出台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保持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多渠道做好稳预期工作。加强国际政策协调,有效防控国际疫情的影响。同时,坚持底线思维,对可能的外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前瞻性做好政策储备,促进国民经济稳健运行。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