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带来了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完善非洲猪瘟防控政策等多项建议,建议全面升级生物安全体系,加强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猪产业良性发展,并希望畜牧行业构建节约高效、种养循环、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秦英林认为,智能化养殖和全面升级生物安全体系是有效保障生猪产能恢复的一条可行路径。
秦英林建议,鼓励养殖行业加强科技研发,实现智能化养殖。他认为,目前我国传统养殖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变革期,非洲猪瘟虽重创了我国养猪业,但也使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全面升级。养殖企业由过去对疫苗的依赖,转向全面升级生物安全体系,走向“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产业良性发展道路,对提升肉品安全大有裨益。
他同时建议,加大对养殖业引进高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激励力度,鼓励畜牧企业探索智能化养殖。对于重复、机械、简单的养殖环节,完全可以由智能机器代替,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又有利于疫病防控。
此外,秦英林也表示,生猪产能虽要快速恢复,但也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需要时刻关注养猪过程中的安全防控。
“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控水平。”秦英林建议,要提升区域防控能力,建立县级检测中心、饲料原粮烘干设备、车辆洗消中心、无害化处理中心等防控设施。此外,他还建议,将畜禽专用运输车、疫病防控设备纳入农机装备补贴范围。
在《关于加快养殖业快速转型升级的建议》中,秦英林还提到,当前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程度及养殖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养殖粪污也大量集聚,应鼓励和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循环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秦英林建议,国家应加大对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厂的建设补贴力度,出台大田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并配套完善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或对使用者进行奖补,从而进一步推动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针对畜禽养殖环保设施和疫病防控用地紧张问题,秦英林建议将与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的有机肥生产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区域洗消中心等环保和防疫设施用地明确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允许在养殖场外一定范围内分散布点建设上述环保和防疫设施。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