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张田苗)6月22日,由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20上衍能源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彤在论坛上演讲环节时表示,燃料油市场处于大变革中。低硫保税燃料油期货合约的推出,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能源领域,特别是在低硫燃料油市场的定价权和影响力。
据他介绍,我国燃料油消费结构经历了从发电、炼化到船用主导的演变。传统上燃料油最早是用于发电,一度占国内燃料油需求的四成。现在已基本退出,地炼原来是是原料油作为原料来加工,随着国家对原油双权放开,燃料油也不再作为地炼的原料。2019年船用需求在我国燃料油消费中占比达54%,其中保税油占比为28%,内贸船用占比为26%。今年以来,国内低硫保税船用油需求占比迅速攀升至70%以上,高硫船用油需求萎缩至18%。预计随后期大规模生产,还有退税政策是从2月份开始延迟因素之外,我国保税燃料油进口幅度将大幅下降。
据了解,2020年,中国市场低硫油计划产能为1810万吨,其中主要是主营炼厂。在政策方面,1月22日,国家财政部、税总、海关总署联合下发《关于对国际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从2月1日起,实施对沿海港口加注的燃料油实行出口退(免)税政策,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为13%。该项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台将给国内炼化行业、保税船供商以及期货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近期,4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第一批1000万吨的燃料油出口配额,除了几桶油之外,浙江石化100万吨首次在列。虽然现有配额制度暂时未对广大地炼完全放开,但在境内低硫油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情况下,配额管理有利于炼油企业合理规划生产,促进国内低硫油产能稳步释放。
“中国有望实现低硫船用燃料油自给自足,这是个重大的变化。”张彤提到,中国传统上一直依赖燃料油进口,随着燃料油出口退税政策的落地及首批1000万吨燃料油出口配额的发放,原来传统的“境外进口、境内保税销售”的模式将被打破。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低硫燃料油生产国,保税燃料油需求将逐渐实现自给自足,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以舟山为例,去年大概400万吨,今年有望达到500万吨的加油规模,目标是成为东北亚船加油的中心。
近期,高/低燃料油期货合约助力国内保税船用燃料油市场稳健发展。自上海期货交易所于2018年7月16日成功推出380保税高硫燃料油期货合约,其与原油相关性较强,市场参与非常踊跃,日交易量峰值达5270万吨。“特别是今年1—4月,该品种成交量在全球能源类期货中排名第二。在2020年6月22日,上期所能源中心即将成功挂牌低硫保税燃料油期货合约,这是我国第2个国际化能源品种,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能源领域,特别是在低硫燃料油市场的定价权和影响力。”他表示。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