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近几年,“80后”和“90后”选手已经逐步成为实盘大赛的主力。曾经代表新一代的“80后”在走向不惑之年的路上已经支撑起整个家庭,而紧跟着的“90后”也开始走到而立之年。
期货交易之路注定不是一条平坦大道。当下越是成功的交易者,背后曾经承受的可能就越多,少年时的心性和那股执拗大概已在时间的冲刷和市场的洗涤里逐渐淡去,“80后”和“90后”的心态越发成熟、谨慎,但大部分还都保持着不断学习的心态,维持着少年时的努力和拼劲,希望能在生活的焦虑中守住一片年少初心。
这一代人敢追梦、能吃苦
关于最初进入期货市场的原因,多位“80后”和“90后”交易员在采访中都毫不隐瞒“暴富梦想”对他们当初选择交易之路的推动力。这多少有些玩笑成分,但小时候追过波澜壮阔的电视剧《大时代》,年轻时又围观了“80后”林广茂从2.8万元到20亿元的神话,谁能在进入期货市场的时候完全没有过“一夜暴富”的梦想呢!
在今年的第十四届全国期货(期权)实盘交易大赛中表现出色的基金组“80后”选手应思飞就是《大时代》的“迷弟”。小时候看了这部剧,他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做金融投资不可,大学选专业就选了金融学,毕业后,就义无反顾地拿着父母给的2万元“初始资本”踏入了期货市场,起起伏伏,转眼就是12年。
最初,凭着一股冲劲,应思飞总是重仓出手,2008年应思飞在金融危机期间做空市场,账户很快翻到60万元,当时的他颇有些得意。但2009年,他就从100多万元迅速亏损到不足10万元。
“那时感觉在城里完全待不下去,就回了浙江老家。”应思飞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那时候他的父母在老家做打鱼的生意,他在家里的那段时间,每日看父母打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简单单,每天只能赚100元却也过得十分满足。他的父母对交易完全不懂,却一直都支持他追寻梦想。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心境逐渐稳定下来,开始重新振作起来,再次踏上了交易“征程”。
实际上,应思飞在平时交易时的想法多、想法变化也快,总体下单的随机性还是很强的,他就借助“市场意见”帮自己对冲“随机”下单的风险,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交易方式。虽然账户仍常常起伏不定,但2016年前后,应思飞的账户已经盈利至8000多万元。
但这时候,他的账户资金量单纯靠短线冲锋的交易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基本面分析没有做扎实,前期的成绩又让他开始出现主观臆断,这让他碰到了交易以来最大的一段“坎儿”,将近三年时间里,他交易都不顺利。
“短期一两次的亏损还比较好调整,但是如果亏损持续三个月以上,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应思飞告诉记者,2019年上半年的时候,他已经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亏损,账户资金从8000多万亏至不到3万元。“当时我整个人都很不好,心态基本已经崩溃了。”他回忆说。
那三年,应思飞觉得过得着实煎熬,但也没办法说服自己放弃。他感慨说,其实特别感谢家人一直以来对他的支持,在他最焦虑、最困顿的时候,家人的乐观态度给了他很大力量,让他可以沉下心对自己之前的交易进行反思,逐渐寻找到交易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平衡点。随后,他就像一条沙漠里的肺鱼,遇到些许水分,又迅速地恢复了活力。2020年3月,他在多次出金的情况下,账户盈利也有600万元以上。
从大部分人的经历来看,期货交易之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平坦大道。期货市场的追梦人要经历的可能就是一场场不断自我否定的苦旅,这种苦不单单是在体力上,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修行。对于很多如今已经十分优秀的交易员,他们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是曾经的交易失利,内心充满着“有一天被市场清扫出局”的焦虑与警惕。
但他们也可以从不断的挫折中爬起来,保持继续向前的勇气和毅力。虽然很多人至今还没有实现“暴富”目标,但有相当数量的人已经逐步在交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做职业交易员奔小康的“小目标”。
这一代人可“单打”、可“团战”
实际上,“80后”和“90后”的交易群体中,很多都是有一定金融知识的大学毕业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逻辑能力也相对更好。相比期货市场的“前浪”,“80后”和“90后”这批人进入市场时已经对期货有了一定的理性认知,在市场中受到挫折后,他们也能迅速作出反应,有的放矢地进行“补习”,改进交易理念和操作方式。而且,“80后”和“90后”开始交易的时代,互联网已经相对普及,学习途径和范围也大幅扩展,他们正在以自己的专业实力,一点点改变着境内的期货市场。
记者注意到,很多“80后”和“90后”交易者在近几年更多地选择了“团队作战”。通过组建、加入投资团队,实现投资多元化发展,增强团队整体的抗压能力和投资管理水平。他们要“借力”,也要形成“合力”,最终要实现的是“1+1>2”的效果。
本届实盘大赛机构组第七名获得者、“90后”侯雨欣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之前,他还是“独行”的交易者,曾获得过实盘大赛金融期货交易组的第二名。今年,他操盘的账户在实盘大赛的机构组中也进入了前十名。记者了解到,2017年年底,侯雨欣到上海建立兆信资产上海团队,重新搭框架组建从研究到决策、再到交易的核心部门时,他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于个人交易者而言,把自己做好就足够了。但是一个基金公司要想发展,只依靠一个交易者是不扎实和不牢靠的。”侯雨欣告诉记者,从搭建兆信资产核心部门的初始,他就深知未来不能再将期望放在某一个人的成功上,而是要让整个团队扎实和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兆信资产发展的基石。他说,如何招揽优秀的人才加入以及如何实现团队更加高效地进行团队的协同,对他而言是除了投资策略本身之外最重要的事情。
从个人交易者到搭建团队,转化为一个交易团队的管理和决策者其实并不容易。2015年6月,侯雨欣开始在商业管理和金融专业逻辑方面进行学习深造。在进行学习的阶段,MBA课程内容的学习和项目,让他对于管理和组建团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他开始意识到,投资行业一流的人才很值钱,吸引优秀的人才组成团队非常重要。“那时候,我们也引入了原腾讯和美团点评负责员工关系的同事来加入,帮助我们设置更有吸引力的雇主品牌和员工关系计划,并通过我们策略本身的优势来吸引优秀人员的不断加入。”他介绍说。
据侯雨欣介绍,为稳固团队,在核心的架构上需要订立从研究到决策,再到交易,独立且协同的关系。在此期间,如何让团队成员既能够独立思考,同时又能够高效地协作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通过对沟通机制的重新梳理,以及信息流的再造不断地进行优化。比如,建立投研地私有云系统,让所有的研究过程都云化和内部公开化。此外,还需要建立起风险隔离机制来确保交易的顺利与安全。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