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横华国际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CEO张英星:
投资是在广阔的资本市场和经年累月的淬炼中,寻找确定性机会的学问。
做时间的朋友 尝试在不同领域投资
回顾近20年的投资生涯,张英星曾经历了多次市场沉浮。回忆起最早接触投资时的情形,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1992年至1999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学习。1994年偶然看到同学在手画股票K线图,激发起我对股票投资的兴趣,便开始跟他学习如何投资股票。”
5年后的1999年,张英星加入富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始从事一线的投资管理工作。2002年,他开始学习期货交易,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任何时候都要防范风险。“我也看到,如果仅在二级市场投资,在行情持续低迷时,心态难免受到影响。于是,我开始进行股权投资,通过参与不同的市场避免过度交易,也投资了许多优秀的企业。”他说。
2003年参与美股市场、2005年参与港股市场,对张英星来说,每参与一个新的市场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关注不同的市场,将资金配置到有热度市场中去,对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同时,对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参与非常需要研究全球宏观与大宗商品的供需关系,可以为自己后续的宏观对冲策略打下较好的基础。
对于2002年到2008年的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非典时期的“五朵金花”行情,2006年波澜壮阔的股权分置改革大牛市,当市场喊出的“万点论”话音未落时,2008年金融危机又将市场深深打入谷底。也是在2008年,张英星在股票市场中的一项投资因高位参与某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一年解禁后股票下跌80%,这给他上了一堂深刻的风险课。
“2009年我开始投资中资企业在香港发行的美元债,金融危机后的香港债券市场机会甚多。同时,我大量参与pre-IPO项目,投资了华西能源、光环新网、瑞斯康达、康德莱、南华期货等上市公司。”据他介绍,当时的股权投资只有少数优秀的基金会真正追求企业长期的增长逻辑,大部分机构更看中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套利空间。
直到2015年股市的大幅动荡以及2016年股指的熔断,引发了张英星对过去20年股票生涯的反思。过去20年他跟随市场的发展,参与到不同的投资领域,学习运用各类金融工具,也研究各类大师的投资哲学与体系,收获颇丰。“但整体而言,我只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人,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没有形成长期可以让自己坚守的投资体系,我们的投研队伍也因自己的风格转换在市场中没有积累出明显的优势。”他认为,要想在这个市场生存,就必须聚焦,必须重新构建长期有效的、随时间积累叠加的投研能力与体系。于是,他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并逐步淡出在股权投资基金里的职务,全力聚焦二级市场。
2017年,张英星加盟南华期货海外金融控股平台横华国际。2018年,以横华国际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CEO的身份,向新加坡金管局申请CMS资本市场业务(capital?market?service)牌照,并成功获批。而新加坡是全球第二大资管中心,有较好的营商环境与税收政策,是华人海外资产配置的最佳地点之一。
总结自己20多年的投资生涯,张英星最大的三点体会是:首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降低预期,防范风险,遵守常识;其次要跟随市场发展,不断学习,对新的金融工具、投资策略、行业新动向始终保持开放与饥渴的状态;最后是要成为长期主义者,做时间的朋友,一方面完善投研体系使能力长期增长,另一方面投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增长逻辑。
顺势而为 追求企业的长期价值
总结自己最核心的投资理念,张英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15年以前,他基本上是顺势而为的趋势交易者。2015年以后,他对自己的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现在我追求的是企业的长期价值和确定性的成长。更加注重根据人口结构与趋势的长期变化,根据各年代各阶层的消费行为习惯来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他说。
对于如何对个股或者行业研究,据他介绍,自己基本上都是通过统计分析与财务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行业与公司的基本面。在对确定人口趋势的把握下,重点研究未来能持续稳健发展的行业,并利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寻找运营能力最好的公司,对该公司的“护城河”是否能确保公司长期获取超额收益进行反复验证与确认。
在具体的分析中,张英星和他的团队更注重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微观分析三者结合的占比大约是1∶2∶7。“宏观分析中我们更注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货币政策、货币流动与资产价格变化。中观分析注重政府对整体经济的引导与调控,从而带来行业景气度的变化,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决定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在微观分析中我们更注重企业的商业模式、所处行业的竞争格局,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握企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确定性成长。”他解释说,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离不开未来为股东持续创造股利的能力,他们在不断寻找行业发展态势清晰、“天花板”较高、企业的运营能力能确保在这个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公司,并耐心等待时间的证明。
不过,今年不可忽视的宏观环境就是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张英星认为,这将是深远的,且是全方面的。疫情暴发初期,很多观点认为它属于偶然的、一次性的突发负面冲击,并不是系统性的经济失调。如果说经济危机是“重感冒”,那么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很可能就是经济系统的一个“喷嚏”。换言之,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改变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可事实上,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治理和经济秩序已经变得比较混乱了,而疫情激化了这些问题。随着疫情的蔓延和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应对措施差异,各国人心思稳,政治、社会心态更加务实,深入落实抗疫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复苏势在必行,逆全球化势头可能有所放缓。疫情暴露出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缺失领导、协调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全球贸易体系迫在眉睫。
因此,张英星认为,疫情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产生持续性的改变,除餐饮、娱乐、旅游、航空、酒店等显而易见易受影响的行业外,疫情条件下,减少人群聚集的属性催化了新的技术手段和途径,包括工业在内的其他产业会以新技术和方式提供产品和服务。新的工业、新的服务业较以前更容易实现增长。由于疫情管理,产业链上不同环节将表现出与往常不同的量价关系,因而对盈利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疫情管理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相信,为使经济恢复增长轨道,宏观管理政策将更趋积极,当然也会对证券定价产生明显影响。”他说。
从中观环境来看,今年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对A股市场和投资策略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张英星认为,结合严格退市制度的注册制或是牛市开端。股市变成一个筛子,大量企业进出,好的公司留下。市场参与者的审美标准因为这两项制度而改变,市场将建立长期稳定的估值体系,散户投资者的比重也将大幅减少。可以预见,未来A股市场将出现长慢牛的状况,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始终存在。也可以预见,在私募管理行业将出现不少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机构,这个行业的春天,刚刚开始而已。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