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阴云”笼罩全球市场,给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春节后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时间不一致导致市场供需错配,叠加物流运输不畅,上游生产企业累库压力不断增加,同时又导致中下游贸易、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难以保障。此外,大宗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也令企业成本端面临诸多风险。
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下,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生产端运行,不少企业选择积极参与期货市场,通过期现市场价格指导产销节奏,运用期货及期权锁定原料成本,保障原材料供给,降低原材料库存贬值风险,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
保障原材料采购 支持企业正常生产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涉棉产业节后复工复产造成了巨大冲击。“在2020年2月3日国内期货市场开市之前,我们的业务团队联系客户了解到大部分企业棉花库存仅可维持一周,且在现货市场停止交易、公路跨省物流受到严格管控等背景下,产业链下游对于棉花采购异常焦虑。”上海纺投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纺投)相关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按照经验,上海纺投认为,郑棉期价在节后存在惯性寻底的可能,但低位同样是采购良机,后市疫情拐点到来可能也是棉价拐点。在这样的判断下,上海纺投通过自创的“籽棉套”模式,在收购环节对棉花资源适时套保,锁定加工利润,按照点价销售的既定方案,节后在期货市场及时进行低位平仓操作,不但保证了自身的平稳经营,也为产业链客户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满足产业链下游客户的棉花采购需求,上海纺投2020年2月3日和4日在棉花期货价格低位分批为江苏海达纺织平仓了600吨棉花,确保其一个月的用棉量;又在低位平仓了300吨棉花,确保安徽东至双江纺织半个月的用棉量,为企业及时复工提供支持。
无独有偶,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打乱了煤电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节奏。部分煤企春节后复工时间延后,物流运输受限,煤炭供应阶段性紧张,电企燃料供应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疫情下煤炭价格波动敏感性提高、价格反应速度加快,极易因突发事件而出现大幅波动。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市场采购还是合同兑现,都面临诸多困难,煤炭采购工作较为被动,保供压力逐渐加大。面对这样的紧张局势,部分企业通过合理参与期货市场有效缓解了原料供应压力,保障了生产的稳定性,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下称浙能富兴)便是其中之一。
据浙能富兴相关业务人员介绍,春节期间(2020年1月24日至2月10日),母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承担浙江省50%以上煤炭供应和发电的省属能源保障重点企业,充分发挥熟练运用期货市场的优势,通过下属燃料公司浙能富兴利用动力煤期货买入套保,建立虚拟库存,在锁定用煤成本的同时,动态配合现货库存变化,择机交割填补现货供应缺口,累计采购电煤174万吨;在动力煤期货2001合约交割30万吨,及时补充了库存,有效保障了疫情下浙江省电煤的稳定供应和居民的正常用电。
面对日益增加的经营压力和市场不确定性,相关企业也通过在期货市场建立煤炭虚拟库存的方式,灵活管理库存,优化采购策略。比如在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高价煤炭的采购,但由于电厂保供职责的特殊性,必须保证库存,动力煤期货交割能保障资源刚性兑现,以合理价格建立期货虚拟库存,帮助电力企业降低库存压力。
锁定生产成本 优化企业效益
钢铁企业在经营中通常面临着原料价格波动较大、钢价下跌、资金周转三个难题。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国内钢铁行业受到冲击,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上下游企业逐渐复工复产,黑色市场整体复苏可谓“一波三折”。
面对疫情下黑色市场的大幅波动,部分钢铁生产企业通过买入铁矿石、焦炭、焦煤等原料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通过期现市场“两条腿”走路,提前锁定生产成本,将企业效益做到最优。
河北地区某钢企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公司产品以直接还原铁、生铁、钢坯以及各种钢材生产为主,年产能300万吨,实际产量260万吨,主要销售区域为华北,还有少量销往华东地区。“论规模,我们在河北地区属于中型企业,同时具有较高知名度,但是由于河北地区钢厂众多,竞争激烈,并且受到疫情影响,市场价格波动剧烈,钢厂面临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销售不畅、库存积压过大等压力。”
他告诉记者,由于钢厂已经组建了自己的期货交易团队,能够自主制定期货套保方案,同时具有套保原则、流程、风控制度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在对市场进行准确评估后,积极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有效对冲了原料现货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
2020年4月,铁矿石价格在大幅下跌后出现反弹,钢厂预期铁矿石现货价格将继续上涨,此时铁矿石PB粉价格为660元/吨。钢厂计划8月在现货市场买入20万吨铁矿石,于是选择在期货市场分批买入铁矿石期货2009合约2000手,建仓均价为612元/吨,建仓完成率100%。
之后铁矿石价格如预期一路飙升。到了8月,钢厂按计划在现货市场买入20万吨PB粉,买入均价930元/吨;同时,将前期买入的铁矿石期货2009合约分批平仓,平仓均价895元/吨,最终套保实现收益260万元。该负责人表示,假如本次采购计划不套保,则企业会面临现货市场单边亏损5440万元的风险。
总结多年来参与期货市场的经验,尤其是疫情下市场大幅波动的感受,该钢厂负责人告诉记者,钢企套期保值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取超额利润,而是增加一个锁定生产利润或者采购成本的渠道,让企业不再“一条腿”走路。套期保值这个工具利用得好,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他表示,经过多年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公司的重心已经由最初关注风险和利润,逐渐转变为在重点关注稳定经营的基础上,利用期货等衍生品更高质量地化解风险。总的来说,就是将保障企业稳定经营放在首位。
场外衍生工具为抗疫复产增信心
引导企业利用场外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保障企业的持续生产能力,也是此次疫情期间期货行业支持实体企业复工复产的创新思路。事实证明,实体企业通过场外期权实现了保价锁价、稳定正常生产经营的目的。同时,场外期权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也增强了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信心。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企业复工复产不断加速。但是由于局部地区的疫情复发,在疫情管控要求下,少数地区企业复工进度再度停滞,其中新疆棉区部分轧花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
对于新疆的棉花加工企业来说,一方面,棉花价格上涨时,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棉花价格下跌时,企业的库存又面临贬值的风险。
“由于下游用棉企业订单减少,且棉花运输面临困难,加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棉花库存积压可能带来的贬值风险。”针对此问题,新湖瑞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为新疆阿克苏新和县某轧花厂200吨棉花库存,提供了以郑商所CF2005合约为标的的平值和虚值看跌期权策略,周期一个月。交易开展之后,CF2005合约价格持续下跌,至交易结束期权共产生赔付15.05万元,相较于权利金成本5.38万元,轧花厂通过看跌期权获得净盈利9.67万元。在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处理库存及棉价下跌的双重打击下,这缓解了轧花厂的资金流动问题,为工厂继续正常运营带来了信心。
除库存积压外,受疫情影响,棉花期现货价格持续下跌,在国内疫情拐点出现后虽有小幅反弹,但依然维持弱势运行且处于近年来历史低位区间。基于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棉花轧花厂担心后期棉花采购时成本增加。
针对这样的预期,新湖瑞丰为有风险管理需求的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某棉业公司和岳普湖县某棉业公司提供了虚值看涨期权策略,分别为其39000吨和1180吨棉花采购需求提供保障。尽管在期权到期后价格并未如期上涨,损失了权利金,但两家企业在现货端依然可以较低的价格进行现货采购,最终还是实现了采购成本可控的目标。
新湖瑞丰负责人告诉记者,场外期权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根据期权的非线性盈亏结构特征,不同期权的组合可以满足特定风险管理的需求,从而为期权套保提供新的思路,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一方面,为防止库存出现跌价损失,企业可采用保护远端风险的虚值看跌期权、成本较低的垂直价差期权;如果预期未来价格波动不大,企业在有现货背景的情况下,可以卖权策略为主,搭配期权组合,既可获得期权收益,又能实现风险可控。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需求,为控制采购成本的上涨,企业可通过期权套保建立虚拟库存。如果认为未来价格振荡上行,且下跌空间较为有限,则可采用领式看涨期权或结合卖权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赚取权利金收益,降低采购成本负担。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