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以来,海外二次疫情暴发,确诊病例屡创新高,海外股指在10月中下旬受此影响经过短暂的回调之后,11月重新开启上涨的趋势。恐慌指数在此期间短暂冲高至40后再度下跌,市场恐慌情绪低于一次疫情暴发时期,二次疫情冲击对股指市场的影响力度大幅削弱。
A 影响力度大幅削弱的原因
从市场的交易角度来看,二次疫情冲击对股指市场的影响力度大幅削弱,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疫苗的持续推进增加疫情的可控性。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10月中旬宣布全球已有10种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在新冠疫苗取得有效进展的背景下,二次疫情的冲击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大的恐慌。在海外各国确诊人数有明显上升的时候,股指价格波动并不大。
第二,股指市场面临的政治不确定性降低。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拜登当选。相较于特朗普时期而言,拜登当选增强美国内政外交的可预测性,美股所遇到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将会减少。拜登上任后会首先采取措施解决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问题,而从历届民主党总统的执政风格来看,给穷困人口提供医疗健康保障和社会福利一直是他们的执政核心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因素成为市场交易的焦点,而二次疫情不再是股指市场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11月美国确诊人数增加速度变快,但是该现象并没有导致股指出现剧烈波动。
第三,为应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全球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充足的流动性。自第一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政策力度前所未见,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2020年3月至5月扩张3万亿美元。美联储于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公布利率决议,宣布维持0%—0.25%的利率不变,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货币政策宽松基调的延续对金融市场的稳定起到了支持作用,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有利于股指持续上涨。
B 海外股指收益与波动表现
图为美国两次疫情发展与标普500指数波动对比
2020年9月以来世界多国受到新冠病毒反攻,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经到来。特别是英国和美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呈爆发式增长,严重程度更超过第一轮疫情。为了探究二次疫情期间海外主要股指市场的表现,本文把2020年2月22日作为海外第一次疫情暴发的时点,把2020年9月21日作为海外二次疫情暴发的时点。
受第一次疫情冲击影响,全球股指在2020年2月22日至3月20日期间均大幅下挫,无一上涨,整体平均下跌26.66%,标普5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与德国DAX指数跌幅高达30%以上。
图为日本两次疫情发展与日经225指数波动对比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二次疫情冲击并没有显著地影响到海外股指市场,全球股指在2020年9月21日至10月20日期间平均上涨2.11%,只有韩国综合股价200指数与欧洲斯托克50指数有轻微下跌,其他指数都有所上涨。在第一次疫情期间跌幅较大的标普500指数上涨4.94%,法国CAC40指数上涨2.86%,德国DAX指数上涨1.55%。整体价格变化幅度属于正常的范围,可见二次疫情期间海外股指收益受二次疫情影响较小,二次疫情冲击的负面效应远小于第一次疫情。
图为韩国两次疫情发展与韩国综合股价200波动
在第一次疫情期间,全球股指明显受到冲击,呈现高波动的状态:全球股指在2020年2月21日至3月20日平均波动率为32.77%,在2020年3月20日至4月20日平均波动率为59.35%,特别是标普500指数在该期间波动率高达83.92%,而CBOE恐慌指数VIX在2020年3月18日达到了85.47,可见第一次疫情引起市场极度恐慌,导致市场波动尤其大。
二次疫情期间,全球股指在2020年9月21日至10月20日平均波动率为18.83%,在2020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平均波动率为20.81%,相对于第一次疫情期间的市场波动较小,说明在二次疫情的时点上,市场对疫情的恐慌减少,反映出投资者已经转移视线,逐渐消化新冠疫情的冲击。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黄金、美元等保值类资产在第一次疫情暴发时涨幅较大,避险情绪抬升。保值类资产在二次疫情期间涨势放缓甚至下跌,市场避险情绪回落,而权益类资产受到资金追捧,体现出二次疫情不是市场主要担忧的焦点,对于市场的冲击减弱。
C 对股指市场负面冲击减弱
新增病例数量是衡量疫情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新增病例数量的增加表示疫情恶化,反之则乐观。为了探讨疫情对股指市场的冲击影响,本文进行定量分析,选取第一次疫情暴发的时点后3个月,第二次疫情暴发的时点前后3个月作为样本,对疫情新增病例数与海外主要股指波动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第一次疫情暴发过后,除韩国以外,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的股指波动率与新增病例数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总体而言,股指波动率与新增病例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新增病例数越多,股指波动率越高。然而在二次疫情期间,除日本以外,二次疫情对美国、韩国、德国、英国四个国家的股指市场的负面效应下降。在2020年11月21日到2021年1月21日,五个国家的股指波动率与新增病例数量均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新增病例数的增加并没有带来股指波动率的增加,再次表现出二次疫情对市场的冲击削弱。
表为股指波动率与新增病例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在第一次疫情暴发后,标普500指数波动率在2020年2月至3月明显攀升,美国疫情新增病例数与标普500指数波动率走势趋同性较强,前后仅存在一个月的时滞。而第二次疫情新增的病例数明显高于第一次疫情,尽管疫情严重程度更甚,但2020年9月至10月,标普500指数波动率水平却远小于第一次疫情。在2020年10月之后,美国新增病例数更是一路攀升,但标普500指数的波动率却是逐渐回落到较低的水平,从市场反馈角度来看,疫情的二次恶化对美国市场只造成了轻微的影响。
第一次疫情期间,日经225指数波动率显著攀升出现在2020年3月20日至4月20日期间,日本疫情新增病例走势和日经225的波动率走势基本同步,存在时滞较短。二次疫情在日本表现为2020年11月开始蔓延,新增病例数开始明显增加。但日经225的波动率在2020年11月以后的时间段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图为德国两次疫情发展与德国DAX指数波动对比
图为英国两次疫情发展与英国富时100指数波动对比
在第一次疫情的时候,韩国综合股价200波动率走势滞后于韩国疫情发展。韩国新增病例数在2020年8月明显增加后回落,在2020年11月左右二次疫情开始在韩国暴发。韩国综合股价200指数波动率走势在2020年下半年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大起大落,说明韩国综合股价200指数受二次疫情影响不大。
在第一次疫情时,德国DAX指数的波动率攀升与新增病例数增加的趋势较为一致。二次疫情在德国暴发的时点大约在2020年9月,德国DAX指数波动率走势较稳。2020年10月之后德国新增病例数频繁出现回落又攀升的现象,但股指波动率的走势与其并不一致,说明导致德国DAX指数波动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非二次疫情,二次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减少。
二次疫情在英国有两个暴发的时间点,第一个时间点是2020年9月,第二个时间点是受新冠变异病毒影响,英国的新增病例数在2020年12月显著增加。但可以看到的是英国富时100指数无论是在二次疫情刚开始的时点还是在新冠变异病毒出现的时点上,波动率的上升幅度远不及第一次疫情,且在2020年12月的二次疫情暴发中,英国富时100指数波动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二次疫情的负面效应逐渐在英国市场淡化。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