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3月1日电(记者王博、文静)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科研基地的温室里,全国人大代表姜成英小心地端起营养钵,仔细查看油橄榄苗的生长情况。
“这是用去年人工杂交的种子播种的实生苗。”姜成英告诉记者,他们要定期观测苗木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以便进行早期选择。
同一温室内,还扦插着研究团队收集来的140多个油橄榄品种,每个营养钵里都挂着一个吊牌,是不同品种的“身份证”。研究团队通过扦插扩大繁育,开展品种间对比实验,从中选育出具备不同适应性的品种。
这样的工作,姜成英已经做了十几年。姜成英是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她和团队从大量品种中选育出的良种,如今大都已是当地种植区的“当家品种”。
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让姜成英有了观察行业的更宏阔视角。姜成英关心的事更多了,从种植户的“钱袋子”到行业标准、粮油安全,她的目光逐渐从科研扩展到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食用植物油安全成了她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高,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打通食用植物油市场的“内循环”,就要挖掘国内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潜能。姜成英调研发现,我国木本油料产业起步较晚,受加工成本高等因素影响,木本油料消费占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不足20%。
“草本油料多种在耕地里,难免‘与粮争地’。食用植物油供给增长的潜力还在木本油料。”姜成英认为,木本油料可以广泛利用荒山荒坡,如果油料作物上了山,就能为粮食作物种植腾挪更多耕地。
姜成英说,我国木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已近2亿亩,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产业普遍存在科技支撑水平低、体量大但产能不高的问题,“以甘肃省为例,全省木本油料作物种植基地中,60%以上属于低产低效林,严重影响产业收益”。
2020年的全国两会,姜成英带去了“关于进一步扶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增加食用油供给的建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重视和响应,出台政策鼓励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支持开展产能和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今年,姜成英准备再次向大会提出木本油料产业的相关建议,包括支持木本油料现代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及建立木本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等。姜成英希望,能参考对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形成长期稳定的科研平台和专业创新团队,促进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