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上线3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2018年3月30日,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国内期货交易所首个场外业务平台。3年来,平台运行平稳,参与主体呈多元化发展,客户参与数持续增长,平台工具日渐丰富,场内外联动性持续增强,业务规模不断扩容。即日起,本报推出“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上线3周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为打通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的“最后一公里”,依托场内、服务场内,探索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方式,实现场内与场外市场有效连接,郑商所近年来持续发力。
找准突破口 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作为实体企业稳定运营的“避风港”,期货市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标准化服务与产业客户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进一步发挥期货服务产业、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既是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期货交易所的使命,也是市场主体的企盼。
为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多元、灵活的风险管理需求,2017年,经多方论证和权衡,郑商所决定先行试点仓单交易、基差贸易等期现结合业务。2018年3月30日,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正式上线。
“通过平台为仓单业务、期现结合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提供交易、结算、交收等服务,旨在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降低机构经营风险,让交易更加安全、高效和规范。”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使用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颁发的CA证书,该证书可以解决身份认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保障客户交易安全。交易客户直接操作,双方在线签订交易确认书,使用电子签章,流程更快捷,提升了交易效率。交易双方在平台上可查看历史成交信息,交易规范,信息可追溯。
2018年8月,为保障和规范“保险+期货”项目,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开始为郑商所支持的“保险+期货”项目的场外期权提供备案和结算服务。截至目前,平台为近百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提供备案和结算服务,涉及名义本金超75亿元。
记者了解到,平台上线后,郑商所持续与市场沟通,了解市场需求,通过深入市场走访调研,不断丰富和优化平台服务模式和应用场景,实现了平台业务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2019年3月,郑商所创新引入商业银行参与仓单交易,进一步丰富了仓单交易业务模式。“由于商业银行具有较低的资金成本,可以为产业链上资金较紧张的生产、消费、贸易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资金,生产、消费、贸易企业客户按约定价格在到期日前将仓单回购,可以盘活库存的仓单,从而缓解生产经营中短期缺资金的困难。”上述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疫情期间,该模式为不少企业提供了短期流动资金,帮助产业企业复工复产。
在受访人士看来,这种模式操作流程简便,无需申请授信额度便可以开展交易,且资金回款较快,资金使用期限灵活、成本低。企业可根据自身库存管理要求,灵活进行提前买回、部分买回或者延期、部分延期等操作。这一模式深受业内好评,逐渐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客户参与。截至目前,这一模式已服务了超百家产业企业。
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的安全、规范、高效运行,也吸引了新的合作伙伴。2020年12月,平台携手农发行和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推出了场外“保值贷”业务,使用政策性贷款的中小轧花厂通过平台进行仓单交易,平台保证货款的安全。这一模式既缓解了中小轧花厂面临的资金压力,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政策性资金的安全回收探索了新的道路。
结合线下基差贸易的现状,今年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在基差贸易业务基础上推出了联动点价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基差贸易交易、点价环节的效率。同时,为规范场外期权业务开展,郑商所还为场外期权业务提供免费备案服务。此外,还增加了仓单交易、基差贸易交易品种,将平台仓单交易和基差贸易品种均增加到15个,基本覆盖了郑商所的活跃品种,进一步拓宽了平台的服务范围。
交易高效规范 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3年来,郑商所立足于期现结合,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吸引投资者,逐步建立期现结合的生态圈,不断提高郑商所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定价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据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客户参与人数持续增长,法人客户开户数超过430个。开户的主体包括产业客户、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合作社等,参与主体呈多元化特征。
截至目前,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已经开展了仓单交易、基差贸易和场外期权备案三项场外业务,商品互换业务正在积极筹备中。随着平台工具日渐丰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去年平台仓单交易成交总量达到187.3万吨,居国内商品交易所首位。今年2月底,平台仓单交易成交总额突破了300亿元。
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经过3年的发展,场内外联动性也在持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带动场内期货开户将近50家。基差贸易联动点价功能的推出打通了场内和场外市场,进一步增强了场内外的联系。
随着平台系统不断完善,从最初的仓单过户发展到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价买卖、融资、信息交流、行业沟通等服务,市场主体对平台的认可程度日益提升。
“平台上线以来,在PTA、棉花等重点品种服务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宏源恒利(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耀章表示,平台的业务规模大大提升,增强了仓单的金融属性,同时也提高了仓单的流通效率。
在东证润和相关负责人看来,平台交易与线下交易相比具有透明、方便、安全等特点。标准合同对交易双方来说公平、公正,加快了合同的签订速度。同时,有交易所监管,供需双方合同履约都有了保障。
“近3年来,郑商所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充分倾听市场声音,不断扩充平台功能,平台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豫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总监毛润泽说。
在毛润泽看来,平台上客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仓单转让,不用再通过会员单位,提高了操作效率。联动点价功能减少了在不同平台间切换下单所产生的工作量。虽然目前参与的客户数量仍有待提升,但随着交易所市场推广力度加大和机构的逐渐认可,后期平台发展潜力巨大。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