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韩雨芙)4月7日,有大商所和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在杭州召开。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对当前中国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度解读。
在徐奇渊看来,近期宏观市场逻辑的变化主要有三,分别涉及中美货币政策,美债收益率,以及市场评价。也正是因为以上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季度才会在不同品种的大宗商品价格依次出现局部见顶情况的同时,出现了全球资产流动性逆转(从原来的由美国流向中国转为由中国流向美国)的情况。
具体来说,他认为,中美货币宽松已在去年一、二季度先后见顶是近期市场变化的主要逻辑之一。正是因为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已进入宽松见顶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表现,实体部门需求和大宗商品资产定价才会有所变化。至于另一条主线,美债收益率的走高,则与市场疫苗普及的超预期表现及美国财政政策的超预期刺激有关。
“而正是因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1.7上升到2左右,过去一段时间,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出现了一定变化”。徐奇渊说。另外,美债收益率的变化还将影响到资产定价,一定程度上也将不利于部分高成长、高估值的科技板块。
在当前中国国债收益率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徐奇渊认为,如果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上升,中美十年期利差会继续缩小,人民币汇率未来将面临双边波动,人民币升值也将因此告一段落。
另外,随着市场关注点逐步从疫情防控转为疫苗普及,他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将有所变化。他预计,美联储最快将在2022年年中开始退出QE,2023年年末开始加息。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