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主要有三个: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窗口与准备金率
美联储下设分支机构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Bullard)近日称,当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达到75%甚至80%时,可就缩减QE问题进行讨论。这是美联储高管首度谈及缩减QE,在以往,美联储将通胀、失业率等关键经济指标达到某一水平,设立为利率或QE调整门槛的情况并不少见,此番布拉德将疫苗接种率视为决策关键指标,颇为不同寻常。那么,美联储眼花缭乱的货币政策“工具箱”究竟都有什么?
A体系结构
美联储全称为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理事会、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以及联储银行(12家)。美联储理事会主要负责监管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以及联邦储备系统,它由7名执行理事组成,其中包括1名主席、1名副主席以及5名执行理事,均需要通过总统提名以及参议院批准后方可上任。主席和副主席任期为4年,可以连任,执行理事任期为14年,相互任期间隔两年。
FOMC主要任务是决定美国货币政策,具体职能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议息决议、调整资产负债表、外汇指导等。该委员会由12名委员组成,其中7名委员由理事会理事担任,此外还包括纽约联储银行行长以及其他4名轮值联储银行行长,一般情况下美联储主席也就是FOMC主席。FOMC每年要开8次会议,每6周一次。12家联储银行独立运作,主要职能是监管辖区内金融机构、发放基础货币给辖区内金融机构。
三个组成部分中,FOMC由于负责制定美国的货币政策,因此每次FOMC议息会议的召开都会引起市场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特别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经济成长以及通货膨胀。当利率过高的时候,会造成经济活力下降,当利率过低的时候又可能会促使通货膨胀上行,因此,美联储议息会议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寻找经济成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平衡的利率目标区间,这一利率也被称为中性利率。
一般而言,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间目标,最终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终级目标。从历史上看,美联储中间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并且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采用了利率走廊模式,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使目标利率处于利率走廊之内。
传统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类,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和准备金制度。而美联储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创新出了多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图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对比
图为美国投资/储蓄结构(左轴)和杠杆周期
图为高负债重压下难有高利率
B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
美国是最早采用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的国家,具体的管理和操作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执行,目的在于通过准备金的调整,来影响联邦基金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回购以及买卖有价证券,回购市场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名称与中国一样但是操作方向相反,美联储的逆回购是回笼资金,正回购则是释放资金。此外,美联储(纽约联储银行)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通过公开市场的买卖,短期来达到调节金融机构准备金水平,进而影响联邦基金利率的目的,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就演变成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可买卖的有价证券主要是美国国债、市政债券以及美国政府担保的债券。
再贴现制度
再贴现是美联储历史最悠久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接受的抵押品包括美国政府债券、联邦政府和地方债券以及部分可接受的私人资产。
再贴现政策主要有两个职能:一是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最初的时候美联储规定只有当金融机构无法在市场上筹集资金时才能通过贴现窗口筹资,且利率一般低于联邦基金利率,这意味着一家银行一旦通过贴现窗口融资就显示该银行出现了流动性问题,因此这种带有“污名效应”的政策工具早期都被金融机构回避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3年之后美联储将再贴现贷款进一步区分为基础贷款和次级贷款,同时将贷款利率提高至联邦基础利率之上,并取消了带有“污名效应”的相关规定。二是保持联邦基金利率稳定。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工具向市场注入额外的流动性,以此来修正拆借市场利率的偏离政策目标区间的问题。
准备金制度
美联储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两个部分,1990年美联储取消了非交易性账户的存款准备金要求,交易型账户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2%降至10%。自此之后存款准备金要求几乎没有大的变化,直到2020年3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至零。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宣布开始向存款准备金付息。通过向存款准备金付息,美联储构建了新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存款准备金付息率成为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上限,隔夜逆回购利率构成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下限。美联储通过提高或者是降低存款准备金付息率以及隔夜逆回购利率来实现加息或者是降息的目的。
C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2007年,美联储通过不断降息,将基准利率从5.25%一路降低至0%—0.25%的历史最低区间,这一操作使得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耗尽了利率的杠杆。为了进一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在2007年之后开始推出一系列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为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背书;与市场沟通形成预期管理。
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方面,按照注入机构类型的不同分为8个工具
首先,针对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工具,主要有固定期限贴现窗口计划(TDWP)、定期拍卖工具(TAF)和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TALF)。
固定期限贴现窗口计划是传统贴现工具的创新,主要特点是融资期限的不同。2007年美联储将该工具项下的融资期限增加到30天;2008年3月增加至90天;2010年1月缩短至28天,同年2月美联储上调银行贴现利率至0.75%,同时宣布将贴现窗口的贷款期限从28天缩短到隔夜。
定期拍卖工具指的是美联储通过贴现窗口向合格存款性金融机构出借抵押贷款,贷款利率由拍卖过程确定,实行单一竞标价格,而且每次拍卖的金额都是固定的。需要资金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可以在美联储设定的拍卖期限内,通过暗标的形式(不标明企业名称)竞投贷款利率,投标完成后,美联储按照竞标利率从高到低排列,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届时所有投标的存款性金融机构都可以按照最低利率获得美联储拍卖的贷款。
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虽然也是将流动性注入存款性金融机构,但是其最终目的是刺激商业银行扩大对家庭和中小企业贷款。存款性金融机构可凭由新近开展的消费贷款或中小型企业贷款所支持的证券向美联储申请贷款,因此该工具下抵押品的范围十分宽泛,一开始设定为家庭和小企业贷款支持的AAA评级资产证券化产品,后来扩展至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学生贷款和有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担保的小企业贷款,再后来又加入了服务预支、与商业设备有关的贷款或租赁、车队租赁、平面设计贷款等。
其次,针对交易商的流动性工具,主要包括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和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
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是一种针对投资银行等市场交易商的融资机制,旨在紧急状况下为市场交易商提供援助来拯救濒临倒闭的公司。在这个政策工具下,一级交易商可以获得与存款性机构相同的进入贴现窗口的权利,从而获得美联储的抵押贷款。但是与存款性金融机构不同的是,一级交易商需要通过清算银行向美联储申请融资,美联储根据一级交易商的抵押品状况向其提供短期融资。
商业票据融资工具指的是美联储通过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直接从符合条件的商业票据发行方购买评级较高的资产抵押商业票据和无抵押商业票据,为商业银行和大型企业等商业票据发行者提供流动性支持。该工具也可以视为贴现窗口的扩展版,因为该工具面向的是一级交易商(贴现窗口只面对存款性金融机构),且抵押品更为广泛,包括公开市场操作的抵押品、投资级债券、商业票据、市政债券、MBS、ABS、股票等。
定期证券借贷工具是针对一级交易商的固定期限借贷便利,一级交易商可以用流行性比较差的有价证券进行抵押(政府公债、AAA级公司债、汽车、投资级别投资级房屋净值抵押贷款、学生、信用卡贷款),向美联储换取流动性很高的国债,并最终通过销售国债获得资金。该工具以拍卖的形式进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并非资金的直接借贷,而是有价证券的抵押互换。
最后,针对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工具,包括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工具(AMLF)和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MMIFF)。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工具主要是为了缓解票据市场的流动性短缺而设立,美国存款性金融机构以及外国银行在美分支机构可以以再贴现率从美联储获得抵押贷款,所获得资金将用于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购买资产支持商业票据。通过这种方式,美联储可以向货币市场基金间接地提供流动性。
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是指美联储通过设立的SPV为投资者(共同基金为主)从货币市场基金等处购买合格资产(存单和商业票据)提供高级担保资金,资金的90%来源于纽约联储银行,剩余的10%来自合格资产的发售者。该工具可以提高货币市场基金应对赎回的能力,并提高其投资货币市场工具的意愿。
为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背书方面,主要的政策工具就是大家熟知的大规模资产购买(QE),即量化宽松政策
QE指的是美联储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截至目前,美国一共进行了4轮量化宽松,且当前第4轮量化宽松仍在延续。
第一次量化宽松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购买的是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国债和机构证券,其中抵押贷款证券是主要的购买对象。第二次量化宽松从2010年开始,为了应对美国经济的疲软,美联储大量购买了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国债。第三次量化宽松始于2012年,主要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最近一次量化宽松是为了应对2020年新冠肺炎危机,美联储开始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且当前仍未结束。
与市场沟通形成预期管理方面,主要体现为美联储的前瞻性指引
从格林斯潘时代开始,美联储认为预期管理对于货币政策实现目标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美联储开始重视公开性以及与市场积极的沟通,对市场而言,货币政策的预测性有所提高。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