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切实做到“走出去”“沉下来”
潘越凌是一名普通的花生期货研究员,入行刚满三年。她给人的印象是:看起来瘦瘦的,说话声音低低的,总是面带微笑,笑起来有一对酒窝,让人感觉真诚又温暖。
在她看来,试图了解市场的变化,努力学习和不断积累,日复一日地加深对行业的理解,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员。
A 相逢在无数的片刻
期货研究员很辛苦,尤其是对女生而言。“为什么会选择期货行业,我想用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这两个词来形容。”花生期货研究员潘越凌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她在读经济学硕士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把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从业方面的各种资格考试都考了一遍。“临近毕业的时候,导师给大家推荐实习单位,问我愿不愿意去期货公司试试,我就来了,毕业后直接留在了当时的实习单位。”她说。
据潘越凌介绍,她最初研究的品种是铝,刚开始对期货研究员这个职业的认知比较简单——读书、看报、写文章,坐得住、熬得住、坚持住就行,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对品种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以后,她开始跟着带她的师父跑市场调研,拜访企业。“感觉自己像一只张开天线的蚂蚁,随时随地在接收信号,一边接收着信息,一边不停地在思考……上到宏观经济国际形势,下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方方面面的细枝末节都要了解到位。”她感慨道,研究透一个品种的感觉就像是无时无刻不在与它相逢,一点一滴的片刻经过沉淀和思考,最后形成自己对这个品种的系统性判断。
“一个好的研究员,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背后应该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不仅能够将大量冗杂的信息搜集起来,而且能将碎片化的信息归类并从中找到重点。”潘越凌描述说,有时候感觉一个研究员就是千军万马,搜集信息、分类整理、联络企业、实地调研、数据统计、撰写报告、路演讲解……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事情。
B 平凡岗位不凡坚守
出差调研是期货研究员的家常便饭。不管你从业多少年,不管你对品种的认知多深,每到一些品种的关键周期,研究员都需要“走出去”,亲自考察一番。用潘越凌的话说,亲眼所见的才最真实有力,跟企业面对面聊出来的信息要比网上扒到的信息有用得多。
“产业企业对供需情况的了解是最直观的,并且现在产业上下游消息链都是联通的,他们对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非常敏感。因此,市场的供需存情况、企业对未来市场价格的判断,对我们的研判至关重要。”她解释说。
坚持同一件事数以年计是很困难的,但对期货研究员而言却很平常。潘越凌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她刚从业不久,有一次跟着师父外出拜访企业的经历,至今令她印象深刻。
“那是一件小事,我与师父一起外出拜访省内几家铝加工企业。当天行程安排得十分密集,一大早就出门了。上午参加了一个氧化铝的座谈会,中午有个饭局,师父喝了点酒,所以下午的行程就由我来担任驾驶员。”潘越凌回忆说,下午他们辗转了几个地市,拜访了多家企业,夜幕降临时恰好来到渑池天坛铝工业园区,这个地方离她家特别近,但因为晚上应酬到很晚,第二天又有工作,所以她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返程了,加上在此之前她并没有开过这么久的车,因而回程的路上她一边开车一边抱怨。不过,师父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过了很久说了一句——坚持一下,再坚持坚持。
“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他说再坚持一下的时候,感觉有一种力量直击内心深处。师父入行十几年了,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在他身上发生过多少次,他都没有抱怨,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潘越凌说。
慢慢地,她开始独自外出调研,认识了更多长年坚守在这个平凡岗位上的研究员,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专注地做着研究,并努力做得更好。“比我优秀、比我努力的大有人在。每隔一段时间出去调研一趟,我都会觉得像打了鸡血,全身充满能量。”潘越凌说,期货研究员确实是个很苦的职业,和大家认为的那种金融精英形象相差很大,但他们身上都有一股韧劲儿、有一种匠心精神。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低下头做事,为她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是她非常宝贵的精神食粮。
“平和踏实才能更加幸运。”潘越凌深以为然。
C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
去年疫情解封之后,潘越凌被借调到郑商所参与花生期货的研发工作。据她介绍,研发过程中,大家遇到不懂的事情会亲自去体验,以便加深对花生期货的认知和理解。
“花生成熟收获后需要经过筛选,就是把不同规格的花生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孔分类选出来,然后不同规格的花生米根据需求流向不同的加工企业,有的运到油厂进行压榨,有的运到食品加工厂生产花生副食品,有的运到研磨企业生产花生酱等。”潘越凌告诉记者,实际生产过程中,花生分级筛选环节一般由中大型现货企业完成,他们通常有专业的分选机器,但当时研发花生期货的时候,研发团队为了对这个环节有更直观的认识,自己购买了不同孔径的筛框,亲自动手筛选花生,最后大家一个个练得手法娴熟,跟大师傅一样。
2021年2月1日,花生期货正式在郑商所挂牌交易。花生期货顺利上市后,潘越凌就结束了借调,返回原单位继续研究工作,并从花生入手,转而研究油脂油料品种。她坦言:“参与花生期货研发的过程对我以后的研究大有裨益。经过频繁地调研论证,我已经对花生期货形成了系统性认知,从合约设计到业务规则,知根知底。现在在整理数据库和梳理基本面逻辑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有所侧重——期现矛盾在哪,风险点在哪,‘两根天线’随时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市场的细微变化都能及时捕捉到。”
得益于这段借调经历,潘越凌在花生期货上市前后参与了多次品种宣讲和知识普及等投教工作,在花生期货圈已小有名气。
当期货日报记者问及是否觉得自己在研究方面有天赋、自己是不是成功的研究员时,潘越凌回答说:“天赋是天顶,天花板一样的东西,但如果没有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天顶。研究路上靠得更多的是汗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我还年轻,阅历和资历都不够,在投研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我来说,成长过程比成功更加宝贵。”在她看来,在多变的市场面前,研究员不变的就是学习。市场再变,我们能够把握的还是自己,试图了解市场的变化,努力学习和不断积累,日复一日地加深对行业的理解,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员。
谈及花生期货,潘越凌认为,花生期货刚上市不久,还需要时间跟市场磨合,她对花生期货非常有信心。“郑商所花生期货研发团队在上市前对品种进行了反复论证,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从多次市场调研情况来看,现货市场对花生期货的关注度之高是少有的,产业客户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她告诉记者,花生期货上市,织密了我国油脂油料市场的“安全网”,同豆油、菜油、棕榈油等期货形成板块联动,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因此,市场需要给花生期货一些时间,给产业和投资者多一些学习、理解和运用的时间,对花生期货多一点耐心。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潘越凌表示,自己要更加努力,在工作中切实做到“走出去”“沉下来”。同时,不满足于眼下,亦不拘泥于既有路线,不断地突破与创新,刷新自我,向下一站进发。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