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天一阁纪事

2021-05-13 21:31:07   来源:   作者:谭伟鸿

江南的暮春,天色如黛,阴晴不定。举目四望,天地混沌如未开,而城河两岸的柳叶,在蒙蒙中泛着新绿的光芒。

这样的时节,我想,应该适合访古吧!

关了电脑,走出金融市场的信息樊笼,驱车两百公里,到达浙东名城宁波。宁波自古人文荟萃,“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而书藏古今的,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

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乡。四百年前的迢迢归乡路,范侍郎心中所羁绊的,是五湖四海收集的书籍。湖广闽赣、滇陕豫京,在三十多年辗转为官的旅途中,爱书、集书是宁波府鄞县范进士一生的执着。同为明朝的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有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如此想来,范进士称得上是个真真正正深情的人。

嘉靖末年的1561年,回到东南滨海的人文故乡,秉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建筑理念,范进士终于可以造楼藏书了!是为天一阁。

清乾嘉时期学者阮元曾言:“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天一阁在漫长的中华文化发展旅程中,以看似“笨拙”的归纳收藏,将自明至清数百年间的书籍文明,归拢到了家族传承的严密规矩之中,也归拢了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断残零落的精神。

言以交流、文以载道。在人类文明艰难的发祥过程中,中华文明,既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也顺理成章地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自此,书籍,承载着思想、传播着文明。不过,农耕时代的贫瘠与战火,一次次地把脆弱的书籍淹没在时空深处。

“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定期曝书、英石除湿、芸草辟蠹”——在范氏家族历经十几代的岁月更迭、人事动荡中,天一阁被牢牢地守护成了文明的堡垒。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天一阁藏书楼由家族的传承守护,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广泛的文明分享。这一年,中国古代最大的文献整理工程——《四库全书》启动。此时的天一阁已是范钦八世孙范懋柱在恪尽家族职守。天一阁为《四库全书》的编撰,进呈珍本图书641种。其中,清初人的著作只有7部,其余都是前代人的著述,收入《四库全书》里的有96种,列入存目的有377种。乾隆三十九年上谕:“浙江宁波府范懋柱家所进之书最多,因加恩赏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乾隆帝赋诗嘉奖:“四库广收罗,懋柱出珍藏。”并谕昭天下:“藏书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天一阁为巨擘。”

历史的声音,纵然历经风雨磨难,似乎依然清晰地回荡着。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存储、传播已远非古人所能想象。然而,纸张印刷的书籍,依然是读书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皈依。

在这样暮春的雨中,当我走近天一阁,才二层高的楼宇,仿佛需要巍然仰望。在可谓移步换景、引人入胜的亭台楼阁之间徜徉,抬头是成片的古樟树,高耸入云、苍翠繁茂;阁前的天一池,“春来江水绿如蓝”,既是防火的关键设施,更是园林小品的艺术作品,湖中的太湖石,以象形的方式布局了“九狮一象”,生动、吉祥;主石的构建,远望之下,一个繁体的“寿”字赫然在目。

在园中赭红色的石板路上躅躅而行。一块块润湿的石板,犹如包浆的文物,仿佛泛着时空的隧道之光,令人战战兢兢。每一件楹联晋砖、方志古籍,记载着多少历史的沧桑,一一看去,令人感怀。

 
责任编辑: 孙亚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