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快讯>正文

市场期待境内碳交易衍生品尽快推出

2021-05-20 21:53:14   来源:   作者:韩雨芙

今年全国两会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逐步成为市场热点话题。近日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在上海举办的“碳中和市场展望”活动上,与会嘉宾表示,为助力企业尽早达成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今年我国境内碳排放限额交易市场将正式推出。考虑到境外碳交易的主要贡献者为碳排放相关衍生品,市场也非常期待境内相关衍生品的上市。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碳中和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够通过节能减排或者植树等方式进行抵消,也就是说企业和个人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进而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据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安永亚太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主管李菁介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和土地利用五大部门,其中能源和工业部门占比最大,合计贡献了超过80%的碳排放。因此,我国的脱碳操作将从以上部门开始,在带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节能减排,降低70%左右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是仅仅依靠行政指令,企业很难有动力去采取行动,毕竟全球变暖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利益关系,加之节能减排意味着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企业主动降低碳排放的激励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推进缓慢。

为了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在参考了境外的先进经验后,2010年前后我国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计划,2017年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奖优淘劣”的方式来调节碳排放,将高排放企业纳入交易体系,并为其设定一个排放限额。如果企业碳排放低于限额,节约出来的额度成为碳资产,可以在交易系统中进行售卖,以获取收益。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与研发中心业务主管常征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总的来说,在买碳有成本、卖碳有收益及投资有回报的情况下,相关企业不仅将获得动力主动节能减排,还将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带动绿色金融发展。

据常征介绍,目前我国境内共有7+2个碳交易试点,总体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企业,覆盖排放总量约14亿吨/年。各地方试点在法规、覆盖范围、碳排放数据管理、配额分配方法、履约管理方面均有各自体系。

据了解,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今年6月底将上线运营,目前首批2000余家电力企业已完成全国碳排放注册登记系统登记开户。李菁预计,未来中国碳市场将实现从单一行业到多行业转变,除了电力外的其他重点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航空、造纸等也会被逐渐纳入全国碳市场。

“至于碳金融市场,虽然多年来北京、上海、湖北、广东等试点积极探索发展,并开发包括配额回购、配额质押、配额远期、碳基金、碳信托、碳债券等十余类产品,但目前仍处于零星试点状态。毕竟区域发展不均衡,缺乏系统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不能满足企业的碳资产管理需求。”常征表示,总体来看,当前的碳市场金融属性尚未完全体现,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考虑到境外市场碳排放现货交易仅占全市场总交易量的5%左右,剩余95%的交易量由相关衍生品市场提供,李菁表示,随着境内碳排放现货市场的正式上线,境内外投资者也十分期待相关衍生品市场的推出。


 
责任编辑: 马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