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近日发文谈及大宗商品上涨对实体企业方面的影响时表示,对实体企业来说,大宗商品市场的上涨显著推升生产成本,经营行为发生调整。
具体来看,吕进中表示,首先,原材料成本占比高,推升企业支出明显上行。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重为72.4%,且前2个月原材料总支出同比增长57.2%。由于企业议价能力等差异,不同规模企业受到的影响存在时差,小微企业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早于大中型企业。
其次,此次原材料涨价对企业冲击主要表现在生产成本、产品价格和资金周转等方面。调查显示,认为涨价会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产品价格、资金周转、库存周期和投资计划的企业占比分别为67.9%、44.2%、30.8%、20.5%和5.1%。上游原材料供应基本正常,企业库存水平总体适中。97.4%的企业表示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或基本正常,71.2%的企业认为当前原材料库存适中。
企业在产品定价、接单和存货管理等方面的经营行为发生调整。一是成本向下游产品价格转嫁。调查显示,认为短期或中期会调整产品价格的企业占比达46.8%。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上调了产品价格,平均上调价格10%。二是接单趋于谨慎,通过短单和定金等方式规避风险。调查显示,有37.2%的企业谨慎接单,26.3%的企业偏好接短单,19.9%的企业收取部分定金。三是部分企业调整原材料库存周期。调查显示,31.4%的企业按照接订单量采购原材料,缩短原材料库存周期;29.5%的企业为避免价格进一步上涨,提前购进原材料,延长库存周期。
吕进中表示,短期内企业对原材料价格仍以看涨或持平为主,预计未来一个季度价格见顶。调查显示,有58.3%的企业认为短期内原材料价格将维持稳定,38.5%的企业预期原材料价格仍会上涨,其中预计上涨持续时间以1~3月和3~6月的居多。综合企业判断,预计大约一个季度,主要原材料价格有望见顶。
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应对政策,吕进中建议引导企业完善价格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征,建立适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期货等金融工具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此外,吕进中还建议采取措施抵御输入性影响。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国际市场价格的输入性影响不可避免。建议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注重进出口平衡,增强汇率弹性,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输入性效应。
同时他还建议要研究改进CPI核算方式,反映真实通胀水平。从目前看资产价格有纳入通胀考量的必要性,建议试点测算资产价格指数,并与CPI、PPI合成计算广义通胀指数。同时,探索优化货币政策对广义通胀指数的反应规则。合理引导通胀预期,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