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以白糖“保险+期货”为抓手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国内金融市场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探索者,在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参与“保险+期货”的期货经营机构,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新湖瑞丰)秉承“运用产业服务与专业优势,利用期货市场开展扶贫工作”的理念,开创性地进行了“保险+期货”等探索,为把“保险+期货”重要支农政策写进国家发展纲要做了许多基础性研究与实践。“保险+期货”作为专业帮扶的重要抓手,究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为此,期货日报记者采访了新湖瑞丰总经理助理廖翔云。
期货日报:新湖瑞丰作为第一家参与“保险+期货”的期货经营机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廖翔云:多年来,新湖瑞丰立足全国性贫困区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上级部署和行业要求,确定扶贫对象,进行深度调研,了解贫困点的核心诉求,确立扶贫项目与内容,并全力实施落地。
早在2013年,在证监会的指导下,新湖期货和新湖瑞丰就曾尝试运用期货的价格对冲功能解决农业种植户的卖粮难问题。这是订单农业与期货衍生品应用结合进行精准扶贫的最初探索(目前已成为“粮食银行”模式),既保护了种植户利益,也保障了收购企业权益,成为“保险+期货”的雏形。
2015—2020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共开展了73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白糖、苹果等11个品种,覆盖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曾是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试点县域有义县、罗城县、白沙县、巴楚县、太康县、秦安县、会泽县等。试点项目累计为参保农户提供了价值约40亿元的名义本金风险保障,目前累计实现对农户的赔付额约1.6亿元,累计惠及约16万户农户。
期货日报:新湖瑞丰已连续三年参与罗城白糖项目,三年来该项目效果如何?
廖翔云:广西是我国重要的产糖及制糖业地区,2018年自治区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县的贫困户以种植甘蔗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此前曾是广西挂牌督战的深度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广、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2018—2020年,在郑商所的支持下,新湖期货与人保财险、南华期货、永安期货合作,连续三年在罗城县开展白糖“保险+期货”县域全覆盖试点。其中,2018年项目试点是全国首个白糖价格保险县域全覆盖项目;2019年在首次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试点,延续试点积极效应,得到了当地政府更大的支持力度,并被写入罗城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项目试点引入了订单贸易,构建“上涨保险+订单”模式,为蔗农白糖销售价格托底,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极大激发了蔗农种植的积极性。
从项目实施效果来看,2018年、2019年两年项目累计实现赔付1070万元,承保面积24.85万亩,为近1.4万户蔗农保驾护航;2020年承保面积11.10万亩,覆盖全县蔗农5628户,包括贫困户1692户,最终实现赔付677.10万元,赔付率高达83.56%,户均获赔1203元。
2020年11月20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罗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连续三年的项目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罗城县脱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同时对罗城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期货日报:如何看待金融扶贫对于脱贫攻坚起到的作用?您对金融机构专业帮扶、产业帮扶助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有何感受?
廖翔云:金融扶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市场化机制,通过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将资源配置到贫困地区,用市场的力量将贫困地区资源禀赋转化为生产要素,通过政策手段努力引导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流向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不断培育和发展产业,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收入低,资本形成的路径不通畅,经济发展不高效。资本市场通过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保险+期货”为抓手,通过保障价格和收入,促进土地加速流转和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又有利于引入大型粮食贸易或加工企业开展订单农业,促进产业端的企业与种植户密切合作,稳定粮食供需关系。同时,因为风险可控,合作社等农业主体可借助险资或银行开展保单质押等融资支农业务,由此实现产融结合,保障贫困地区实现高质量脱贫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开始筹备罗城县首个白糖“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以来,每年我至少会去两次罗城,实地调研蔗农的需求,深入了解项目开展给当地带来的影响。2018年年初第一次去罗城县进行项目调研时,罗城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深度贫困县,当时岩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3%,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当时了解到,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还有67个贫困村,超过14800户贫困户、接近54000人未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达到18.09%。
至2019年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21%。2020年,全县顺利实现剩余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经过5年的持续攻坚,罗城县建成屯级硬化路1200条,累计建设集中供水工程600多个,解决了20多万人的出行难、饮水难等民生难题;曾经交通闭塞、贫困落后的仫佬族聚居村落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特色旅游景区;随着新希望集团等龙头企业进驻,罗城县种养业正沿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迈进。
从连续几年参与“保险+期货”项目的地区可以明显感受到农户对这一模式认识的转变:从刚开始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将信将疑到切身感受到保险的兜底效果,积极参与来年试点,再到农户主动以合作社形式参与投保,在本村扩大面积,租赁其他村的土地,合作社还通过自身成立的现货公司,与其他地区的农户签订单农业。可以看到,“保险+期货”对于农民生产方式、集约化经营起到了推动作用。
经过几年的“保险+期货”模式结合精准扶贫的探索实践发现,保险模式不仅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专业优势为农业和贫困地区精准“造血”,助力实现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长期可持续管理,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还可使中国农业的风险管理和精准脱贫实现增“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期货专业培训和指导,改变了参保方原有的思维定式,为其注入了金融思想的活水,丰富了他们的金融知识,提升了他们的风险管理意识与理念。“保险+期货”模式为中国农民的收入保障和农业的稳定供给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为国家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期货日报:在您看来,在“保险+期货”以及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发展还有哪些探索方向?
廖翔云:“保险+期货”运行至今,依然属于试点发展过程中,这本身也说明“保险+期货”仍有不断完善的空间。
一是加强推广宣传。“保险+期货”功能在于“保险”,但在基层推广这一模式仍需要借助更多的外力,需要期货经营机构加大在政府层面、保险公司层面的宣传,通过这些主体向农村基层推广“保险+期货”模式。
二是强化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例如,当前“保险+期货”的标的大多是基于期货合约的价格保险,未来是否可以设计出现货价格保险、远期保险、利润保险等。
三是推动农业的政府补贴向市场化的价格保险/收入险转变。目前来看,“保险+期货”运行过程中,政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利用政府强化模式推广外,政府层面的财政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相比多年来政府对农业的直接补贴,“保险+期货”效率更高,也更加适应国际规则。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交汇期,脱贫攻坚的如期完成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则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提升。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协同发展的阶段,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也将面临着新的形势。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实现乡村振兴,乡村产业的发展与兴旺是重点。目前,我国农产品定价模式以一口价为主,基差定价模式只在棉花、菜油等品种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多农产品的定价模式还停留在一口价为主的阶段。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要充分发挥期货期权市场功能,推广我国农产品多样化定价模式,并通过各类培训持续提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期权的能力,有助于充分调动市场定价背景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我看来,“保险+期货”模式打开了保险行业扶持农业的新思路,构建了金融行业服务“三农”的新格局。保险与期货相结合,通过期货市场分散价格波动风险,有效解决了价格风险管理需求,形成从自然灾害风险到市场价格风险的多方位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了农户利益,从而形成农产品可持续稳定供应的内在保障机制。
未来,我们在服务“三农”上,一方面,可对贫困地区涉农主体进行套期保值业务、产融结合等培训,指导和扶持各类涉农主体利用期货市场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利用金融工具及与金融机构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提供套保融资支持,风险管理公司联合其他金融机构,探索通过约定回购、抵押融资、限定信用额度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实体企业从事套期保值提供支持与帮扶。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