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粮油监测处处长李喜贵在9月23日举办的2021中国农牧产业(衍生品)大会上表示,2021年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国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仍有坚实基础。由于秋粮丰收上市、政策性粮食持续投放、保供稳价措施有力,预计后期国内粮食价格保持稳定。
李喜贵表示,也要看到,国际粮价高位运行,不可避免对国内市场预期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受需求增加和地租、化肥等种粮成本明显上升等因素作用,预计玉米等品种价格在2022年仍然存在一定上涨动力。
相关统计显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粮价持续回升,2021年延续波动上涨态势,8月底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1%。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四大主粮价格虽有抬升,但总体涨幅有限。8月底国内用粮企业玉米、小麦收购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20%、8%;稻谷价格涨跌幅度不大,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同比上涨6.1%、上涨0.8%和下跌4.4%。
对于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平稳的原因,李喜贵认为,首先是政策好、行情好、天气好,粮食产量有望继续丰收,产量增长的确定性有利于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其次,国家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满足饲料粮需求,国家主动增加替代谷物进口。预计2020/2021年度我国将分别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2900万吨、800万吨和1100万吨,同比增加2141万吨、429万吨和504万吨,共增加3073万吨。预计2021/2022年度我国进口玉米2000万吨,进口高粱、大麦2100万吨,也将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最后,国内谷物市场供求依然宽松,饲料用粮需求回升,饲料粮供应有保障。从主粮供求平衡情况看,当年粮食产量仍然超过消费量,国内谷物市场供求总体宽松。但国内谷物供求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饲料粮供应偏紧。应该从整体粮食角度去认识玉米产需缺口问题,必须从全球格局、粮食整体、经济周期等角度来综合判断玉米市场形势。国内玉米供求偏紧,预计2021/2022年度产量增加1233万吨,进口维持高位。
李喜贵认为,国内玉米丰收上市,供应形势明显改善。目前当务之急是东北玉米需要增加外运,玉米流动不起来,东北玉米不可能有好的上涨基础,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玉米价格合理定位。初步预判,黑龙江西部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可能在2300—2400元/吨开秤,吉林省在2350—2400元/吨开秤,北方港口新玉米收购价格预计在10月份会到达2450—2500元/吨。
此外,李喜贵表示,下半年国家持续投放政策性稻谷,各级储备集中轮换,市场供应充足;下游终端大米销售不旺,加工企业开机率维持低位,特别是7月下旬江苏、浙江等局部新冠肺炎疫情对口粮价格的影响很小,总体上大米价格将弱势运行。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