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做实研究 精准助力聚酯企业提质增效

2021-11-03 20:41:06   来源:   作者:韩乐

   高级分析师对品种运行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分析师团队的建设和培养,提升产业链的服务能力,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案。期货日报于10月中旬举办了“2021年郑商所PTA、短纤、甲醇高级分析师调研活动”。通过走访浙江地区的聚酯企业、贸易商、期现公司,深入了解化工产业尤其是聚酯产业的变化发展,分析师能够更好地厘清市场走势逻辑,提升分析能力,查缺补漏,帮助分析师做好产业研究,更好地服务实体产业。

A    聚酯企业“一体化”

    发展优势凸显

就分析师而言,对当下产业市场变化的判断是研究工作的根基。在“2021年郑商所PTA、短纤、甲醇高级分析师调研活动”中,参与调研的分析师了解到,浙江地区是聚酯行业的主要集中地,近年来,区域内聚酯企业多向“一体化”发展,终端产品多样化的布局令企业竞争优势渐显。

9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受限电政策的影响,下游聚酯端和终端纺织企业的开工都出现明显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产业链之间的利润也在发生传导。“一体化”程度更深的企业面对风险更从容一些,只要产业链整体利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那么企业受影响程度就会降到最低。

事实上,“一体化”发展也是聚酯产业近年来最明显的特征。随着大炼化项目逐渐投产,聚酯产业链从传统的由下游向上游延伸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向横向产品多元化发展。

“由于企业的下游产品丰富,产业链条复杂多样,企业的利润核算也更加综合,所以用传统思路去考量某个产品的利润可能带来的装置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失灵。”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庞春艳举例说,比如,虽然PX生产出现亏损,但是企业要考虑重整装置的利润及PTA、聚酯等整个产业链的综合利润,所以市场上并未出现PX亏损时大面积停车的情况。

对此,逸盛石化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徐际恩表示,由于产业链各产品的建设和投产进度不同,所以产业链各环节都存在不同的周期性。而“一体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削峰填谷,尽可能地规避单一产业周期性低谷所带来的冲击。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今年企业综合开工率下降,不同的聚酯产业企业在产品的产出环节进行灵活调整。比如,聚酯厂有瓶片、短纤和长丝等产品,在整体聚合负荷下降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利润较好的产品进行生产,从而减少利润较差产品的产出。近几年,有实力的企业发展“一体化、规模化”,中小企业则转向差异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同企业各自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体化”发展是聚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近年来,各种突发状况频出,市场风格变化较快,单一横向发展的企业如果着重在下游端,那么企业生产则会受到较大限制。诸如能耗双控、限电政策等此类事件出现的越多,便会让更多企业开始思考“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好处,从而进一步推动“一体化”发展进程。

B    期现结合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一环

浙江地区聚酯企业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布局思路上,还体现在他们对期货金融工具的娴熟运用上。

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PTA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对期货市场和期货工具的认可度非常高,尤其是期货交割功能得到了产业企业的高度认可。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年初,受疫情的影响,物流中断,现货销售困难,库存大幅累积,生产企业采取期货交割的方式卖出现货,期货仓单形成“蓄水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货库存压力。

“一个期货品种要想得到市场和产业的认可,有几个方面必不可少:一是有活跃的成交量;二是有一定规模的持仓量;三是有完备的交割功能。对生产企业来说,交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据一德期货分析师郑邮飞介绍,就PTA行业而言,每年都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在旺季的时候,库存少,直接销售是聚酯工厂的主流渠道,如果货物供不应求,那么期货交割库的货源可作为聚酯工厂采购渠道的一个补充。然而,在淡季的时候,PTA作为连续化的生产企业,一般不会轻易减产或停产,这时下游开工降低,期货市场的交割功能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销售补充渠道。在他看来,期货交割功能是体现一个品种真正为产业服务的重要保障。

不仅如此,期货衍生工具已经成为聚酯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一环。“生产商利用期货基差点价模式销售现货,基差年约的形式也陆续出现;贸易商通过期现贸易,增加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弘业期货分析师张永鸽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产业链各环节已经离不开期货衍生工具,期货市场对聚酯产业链企业起到了辅助生产经营、规避价格风险的作用。

记者在此次调研中了解到,随着市场对期货工具的运用成熟,近几年的PTA交易多以“期货合约+基差”的定价模式为主,现货“一口价”模式几乎不存在了。

“即买卖双方事先谈好一个升贴水,约定在一定的点价期内在盘面进行点价,当对方点价时,最终的成交价便是‘点价价格+基差’。”张永鸽解释说,在近两年的PTA交易中,后点价模式应用较为广泛。也就是说,价格和货权是分离的,当行情下跌时,下游需求方可先用暂定价取货,到后期价格涨到了他们的心理价位,再进行真正的结算。

据了解,2021年PTA合约定价又有了新变化,基差进入了年度合约。聚酯近两年也逐渐进入产能过剩周期,产销从相对稳定转变为“脉冲式”促销。因此,在促销时锁定加工费,保证利润稳定对聚酯工厂非常重要,聚酯工厂对原料点价择时的需求增加。目前,某主流供应商已经衍生出基差合约的方式,在年度合约中30%的比例可以设为基差合约,当日“基差+点价”即为成交价。

“由聚酯工厂后点价完成,给聚酯工厂更多点价选择权。”在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看来,基差合约定价的出现是期货工具更好服务产业的体现。后点价模式的开展,满足了聚酯企业锁定加工费的需求,解决了采购和定价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转移了一定的利润波动风险,有助于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受访企业表示,生产企业以确定的基差销售,同时在盘面卖出PTA,等待下游客户点价,下游客户根据对市场的判断在合适的价格点价,下游客户点价的同时,供应商平掉期货头寸。通过这种销售模式,生产企业利用期货工具锁定了基差和绝对价格风险,同时下游客户定价也具有了选择权。

事实上,从2014年约30%的PTA企业运用“期货+基差定价”模式,到现在被企业熟练运用,“期货+基差定价”模式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定价模式,占比高达98%。记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产业链其他品种也逐步接受了用基差点价模式来定价。目前,短纤市场也有40%左右的企业选择了基差定价模式。随着产业链品种不断完善,各厂家期货工具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各环节更好地利用期货工具来实现共赢。

C    期现服务商为建立聚酯产业生态圈注入动能

在本次调研的企业中,一半是期现贸易公司。期现贸易商连接了期现货两端的产业,不仅更加灵活地运用期货工具,而且为聚酯产业注入了动能。

“聚酯贸易商销售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赚取加工费;第二种是传统的贸易,即通过进项与销项低买高卖获取盈利;第三种是期现贸易,关注基差的变化,通过评估基本面来做基差的走强或走弱行情,这种贸易模式依靠于期货市场以及基差贸易模式的成熟。”刘思琪分析说。

基差交易之所以在聚酯市场中如此盛行,是因为期现贸易商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刘思琪介绍,期现贸易商利用自身扎实的产业渠道,成为沟通上游生产商和下游消费商的桥梁。他们的出现和壮大使得基差贸易在上下游贸易中的占比不断扩大,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

同样,在张永鸽看来,期现贸易商在期货衍生工具利用方面有较好的经验。一方面,帮助实体企业参与现货贸易,在有保护的情况下,提升自身贸易量,同时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担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把现货当作切入点,通过参与现货加深对产业的理解,感知市场的变化,期现货相辅相成促进企业的经营能力,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帮助上下游企业规避风险,服务产业客户。

“在短纤期货上市后,市场参与主体除传统贸易商外,还新加入了短纤期现贸易商。期现贸易商买了现货后会在盘面做空,锁定现货利润,还会在社会库存量比较高的时候,把一部分现货拿在手里,锁定高库存时现货的流动性。而在市场货源不充足时,期现贸易商通过交割期货仓单,将仓单重新流入市场,补充现货市场的货源供应,提高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大地期货分析师蒋硕朋描述说。

当前,越来越多的贸易商注册成为贸易商厂库,缓解了生产商因为担心仓单占用工厂的库存而注册不够的问题,有效促进了期现市场结合,有利于期现价格回归,使得期现市场定价更加合理。

记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很多贸易商定位为生产企业的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策略,为合作套保等服务,帮助实体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

“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很多贸易商已经转型成为实体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新型产业服务商。在期现结合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资金、物流、信息、期货期权策略等服务,为实体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刘思琪如是说。

在南华资本相关负责人看来,期现贸易商在整个市场中更多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满足产业需求。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在做好“蓄水池”的同时,也通过“一口价”、合约、含权等模式来服务产业客户,帮助客户优化采购成本,帮助客户实现库存管理的目的。“我们在‘一口价’定价模式中也加入了一些创新,与下游企业签订后点价协议,企业先用货、后结算,既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又满足企业的博弈需求。合约模式可以保证工厂生产的稳定性,以低于市场均价的现货价格向下游供货,对下游企业进行补贴。”该负责人表示。

同样,嘉悦物产聚酯二部经理张涛也表示:“目前,我们公司的产业链服务模式逐渐趋于多元化。例如,公司为上游供应商提供产品加工费的保值服务,5月与短纤某核心供应商签订了年度的加工费定价合约,帮助客户锁定了1500元/吨的现货加工费,同时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后续短纤市场明显走弱,加工费极速压缩甚至短期亏损,但是签订了加工费合约的这部分订单量未受到市场冲击,享受了较好的加工利润。”

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产业链客户的认知在进步,市场也在进步,为做好产业链服务,确实需要不断丰富企业的服务体系。除了传统的期现、基差点价模式外,还需要企业能够综合运用期货、期权等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绝对价格、相对价格乃至加工利润的保值服务。

D    扎根现货市场为企业提供有效风险管理方案

通过此次调研,高级分析师加深了对聚酯产业链的理解,弥补了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完善了品种的研究框架,也为他们更好地做好产业风险管理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启示。

“在此次调研中,通过与企业的对话,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期货公司的分析师,需要更加紧密地与现货部门或咨询公司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补短板。同时,多关注期货公司的研究成果,发挥期货公司的平台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服务。”庞春艳向期货日报记者举例说,以聚酯企业为例,不管是龙头供应商还是期现商,都是现货市场的参与主体,直接与上下游企业对接,所以他们对市场的供需变化感知度更高,获得的交易数据更直接、更可靠,这点相比期货公司的分析师有较大优势。

不过,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现货企业的分析师和交易员更多的是进行与套利和套保相关的交易,对趋势的判断优势不明显,但是期货公司分析师的研究多样化,覆盖宏观、能源等领域,这些都是现货企业的分析师相对欠缺的领域。

“经过和几家头部的产业客户交流后,我发现,头部的产业客户除了需要分析师在相关品种上有较为健全的研究和分析思路外,最好还能够在宏观以及风险事件出现时作出迅速、全面的分析。”浙商期货分析师朱立航由此认为,分析师在充分做好商品基本面研究的前提下,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如此才能在风险事件来临的时候,较为迅速地判断其对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从而提醒产业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在郑邮飞看来,分析师要利用和产业的“水位差”较好地服务产业,这个“水位差”可以是服务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就任何一个个体而言,其对产业的了解都不可能是全面细致的,我们就是要找到产业的短板,善于学习,为弥补产业的短板贡献一份力量。比如,研究聚酯产业链的分析师,对煤炭的了解可能就属于“门外汉”了,但是在当前制定策略时又不得不考虑煤炭。因此,既然产业需求,分析师就要先弥补自己的知识体系,再去对接服务企业。不仅要发挥个人的最大价值,还可以借助公司研究团队的服务价值,最终服务好产业。”他分析说。

朱立航认为,在风险管理方案的设计上,分析师除了要考虑日常的风险意外事件,还要针对特殊时期商品波动率可能发生的变化,迅速地作出反应,修改风险管理方案,帮助企业在风险行情中保障自身利益。

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时,分析师一方面要弄清楚企业的目标,是稳定经营还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了解企业的风险以及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企业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结合当前的行情走势,做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郑邮飞表示,目前,期货分析师的发展无外乎为投研或客户创造价值、进入期现市场、自营三个方向,但无论是哪个方向,其本质都是投研,所以做好投研是对分析师未来转型升级的本质要求。

 

 

 
责任编辑: 马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