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白粉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重病田减产可达40%以上。我国科学家持续开展科研攻关,阐明了小麦新型mlo突变体既抗白粉病又高产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多重基因组编辑,使主栽小麦品种快速获得广谱抗白粉病的优异性状。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高彩霞团队、邱金龙团队和肖军团队合作完成,相关成果1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病原菌的成功侵染需要利用植物感病基因,感病基因的突变通常能够赋予植物广谱持久的抗病性,然而,感病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突变会给植物生长发育带来多种负面效应。”高彩霞介绍,如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是利用感病基因进行植物抗病育种的关键。
小麦是最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世界粮食安全。早在2014年,中科院研究团队就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突变小麦的感病基因MLO,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材料,但该小麦mlo突变体表现出白粉病抗性的同时,也出现了早衰、植株变矮、产量下降等负面表型。
最终,研究人员在大量基因组编辑小麦突变体中筛选获得了一个新型mlo突变体Tamlo-R32,该突变体表现出对白粉菌完全的抗性,同时生长发育和产量正常。经过8年的通力合作,研究人员最终解析了小麦Tamlo-R32突变体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