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重点谈到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引发会场内外的强烈反响。
业内专家表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粮食期货市场是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期货、期权体系,探索“保险+期货”等金融创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防范农业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重视粮食自然风险、价格风险
“耕地是基础,科技是关键,创新是核心。”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看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稳定,但农业依然是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的产业。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期权等金融创新,在管理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益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有分析人士表示,必须不断提高种粮效益,才能更好稳定粮食生产。一方面,要有序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种粮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要强化金融创新,促进保险、期货等金融行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贡献力量。
建议推广“保险+期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保险+期货”模式是通过金融创新,发挥保险业与期货业各自优势,将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和农业风险管理相融合,让粮食生产经营者通过金融工具来规避价格风险、保障收益。自2016年至今,“保险+期货”连续多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发展“保险+期货”,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当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潜在隐患风险较大。全国人大代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建议,将大豆纳入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品种,降低种植大豆自然风险,推行“保险+期货+基差”试点,增强农民定价能力、获利能力和企业防范价格波动风险能力,促进大豆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监委特约监察员、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郭建华建议,改进“保险+期货”产品设计,有效利用期货定价及风险分散的办法,帮助农民稳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期货业应扛起粮食安全的金融责任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涵盖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的粮食期货品种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期货市场大有可为。
“长期以来,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对引导农民种粮、卖粮,防范天气及价格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华金期货总经理刘小红说。
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不断完善,已逐步引进商业银行、实体加工企业参与其中,提升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水平。期货经营机构今后要致力于通过创新,形成覆盖农业生产、销售、加工、贸易的全产业链服务,为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期货市场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加强与银行、保险的合作协同,挖掘和发展期货、期权等市场化工具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潜在功能,扛起粮食安全的金融责任。”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建议,期货交易所应推出更多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不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期货经营机构要不断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开发更多涉农期货服务产品,将期货活水引入粮食生产、收购、加工、仓储、流通等各环节,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