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重视身心健康
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性不断增强,对投资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投资获利的难度加大,投资者的压力也不断增强,暴露出的身心健康问题亦越来越普遍。投资者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积极应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转眼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在笔者幼年的记忆里,每年此时,整个大家族的人都会一起去扫墓,恰逢春暖花开,对于困在室内一个冬季的孩子来说,外面处处是好看的、好玩的,而大人们却个个表情严肃。孩子们很难理解生死这样宏大的命题,只把出门踏青当成游玩。随着年岁渐长,人生的画卷徐徐展开,经历了种种生离死别,很多曾经以为很重要的事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无足轻重。此时我开始明白,健康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一个人想要完成什么、实现什么,都必须以身体的存在、健康为基础,而健康则包括身体和心灵两个维度。
[投资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在期货公司工作和在医院的实习中,接触到了大量的案例,也开展了一些研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品种不断丰富,对投资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竞争性不断增强,再加上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投资获利的难度亦不断增加,投资工作者的压力不断增强,逐渐暴露出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
很多投资者面临的健康问题高度相似,身体方面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察觉,从而引起重视,而投资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很容易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进而引发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实际上,很多投资者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自己或他人却并未察觉,或不愿被察觉,或有所察觉却缺乏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二,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第三,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调资料。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身心健康是互为影响的,第一,心身疾病是以心理因素为主要原因的躯体疾病,其产生、发展及治疗效果明显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很多身体疾病的症状是心源性的,或者是心身共患的。第二,由于人们对自身心理状态不够了解,对于可能遇到的心理危机无从掌握,无法提前应对,更无从知晓科学的纾解手段,很多人选择吸烟、酗酒、滥赌甚至冲动犯罪等危害性较大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造成更严重的心身健康问题,甚至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对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与养护尤为重要。
[认识心理健康的四个维度]
心理健康普遍被界定为“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心身症状出现与否及其严重程度是最直接的标准。如果个体出现明显的心身症状,则明确表明了心理健康状况问题。
第二,行为风格。大量研究表明,某些稳定的行为风格或行为模式虽然不一定直接引发心身症状,却会增加出现某种心身疾病的概率。如A型行为模式(以争强好胜、敌意和时间紧迫感为典型特征)与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存在显著的相关,而C型行为模式(以过分理智化和缺乏情绪性反应为典型特征)则与癌症(特别是肺癌和乳癌)存在显著的相关。
第三,内心体验特点。在Rogers的人本心理学理论中,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自我概念)和经验(实际表现)之间不一致,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一种自我与经验之间的“不和谐”状态,这时个体为了维持自我概念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而这本身就为心理障碍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第四,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个体不仅没有心理障碍的症状、消极的行为方式或内心体验特点,而且还应具备一些积极的心理品质。
[如何应对心理问题]
投资者如果在从事投资活动的过程中感觉到身体不适,就不要勉强自己继续工作,要给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毛泽东有一句名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指行动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良好的体魄。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但这些都必须依托于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健康的体魄。
投资者如果觉察到身体不适,先体会不舒服的感觉来自哪里,发作的频率如何,带来了哪些问题,并及时就医。如果经医院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因素,但身体的不适依然存在,就很可能是心理原因导致的症状。心理问题往往是一个较为深层和复杂的问题,幸运的是随着科学学科的发展,心理学界已经有了很多成熟方式可以探查、应对各类心理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心理培训或阅读心理学书籍、文章来了解自己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同时也是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好机会。网络上各种培训及心理资讯资料种类繁多,易于获取,但这种方式的起效时间一般较为缓慢,因为仅靠自己探索陌生的知识领域可能会陷入学习方向的混乱,出现难以理解甚至理解偏差的问题。投资者在面临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选择去公立医院的心理门诊参与一些心理测量及评估,在心理医生的带领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种方式的花费较低且科学性和正规性都有保障。
然而,传统的心理测评往往存在社会称许性反应等问题。社会称许性是指在自我评价时评价者通常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做出评价反应的一种偏向或心向,从而使自己或别人看起来更适合社会需要,它主要表现为“装好”的现象。在心理测量中,社会称许现象大量存在,是影响调查与测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为免受责罚与批评或者为了维护自尊、给人留下好的印象,通常否认自己拥有的不被赞许的态度或行为,而肯定自己拥有的正向特质,尽量使自己符合社会需要而做出的虚假反应。相关的研究表明,社会称许性既具有特质性又具有情境性。由于医院问诊必须留下真实姓名,会大大加剧人们的社会称许现象,从而影响测评的有效性。
投资者也可以聘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针对自己的情况展开讨论,梳理现状并找到症结,在心理咨询师的带领下进行疏导、练习。这种方式的针对性较强,能够保证稳定的咨询时间和咨询阶段的完整开展,然而需要投资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且花费的时间、精力、资金较多,一般不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很少有人采取这种方式。
投资者可以综合分析各种咨询、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应对心理问题。(作者单位:华安期货)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