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于今年4月20日正式出台的《期货和衍生品法》为我国建设国际化的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为境内外的投资者与期货交易提供了法律支持。期货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法治市场,法规兴则市场兴,期货市场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它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广州期货董事长肖成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在期货行业深耕20多年、在期货市场颇具号召力和前瞻性的风云人物,肖成从《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意义、将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
有利于建设更强大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
作为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基础法”,《期货和衍生品法》在第一章总则旗帜鲜明地确立了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规定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
在肖成看来,我国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会国家的经济安全紧密相连。
首先,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在为实体经济进行风险管理和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化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它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国家在宏观的经济管理中,利用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期货和期权市场中,利用其价格发现的功能来分析和调节以及管理国家经济,从而保证国家政策在某些方面得以灵活、有效地实施。
其次,期货和衍生品价格发现的基本功能为国家实施公共政策提供了一种高效、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工具。这几年每年出台的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中,都已将“保险+期货”作为“三农”发展的有效风险管理措施加以推广,在下一步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第三,我国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与国家资本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密切相关。可以在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资本积累、强化创新竞争、改善资源能配置等方面发挥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除在上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外,肖成还表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主要通过国家级的平台吸引力、资源控制力、商品定价影响能力以及市场规则制定的掌控权几个方面来展示其独特的市场能力。
总的来看,肖成认为,《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将促进我国建设更强大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有利于实体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更安全地航行。此外也有利于吸引全球的投资者参与进来,帮助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在国际大宗贸易的定价活动中掌握定价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定价平台和具有吸引力的全球金融中心。
有利于实现更大规模的场内与场外市场协调发展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主要市场相继出台衍生品监管的相关法案。从这一角度来看,《期货和衍生品法》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确立了终止净额结算、交易报告库、集中结算等全球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制度,填补规则空白,为衍生品市场市场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对促进我国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引导和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肖成告诉记者,《期货和衍生品法》不仅在原有的期货管理规则和条例中进行了升级,而是在创新性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这次将场外衍生品交易纳入其中,设专章规定“其他衍生品交易”,这表现了其在体系和内容上的创新,这有利于我国今后构建统一的期货及衍生品市场。
谈及当前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肖成谈到,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和外汇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也已发展迅速,另外期货风险子公司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大量的期现相结合的风险管理都有效地利用了场外衍生品的特点,从而满足了实体经济中不同经济组织的个性化需求,这在“保险+期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12月末,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新增交易达11085.71亿元,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交易类型集中体现在场外期权、互换和远期合约这三类上面。
“总的来说,我国的场外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为实体企业管理风险正在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专业效能。同时随着含权贸易等创新手段的出现,也在不断丰富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服务类型,达到满足实体企业全方位的风险管理需求的目的。”肖成说。
但与国际大宗商品的衍生品市场相比,目前我国市场的场内市场业务与场外市场业务发展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对于能够满足千差万别的企业和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的场外衍生品市场如何发展,肖成进一步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首先,为了更加规范的发展,所有的衍生品场外市场的监管由统一的全国监管为好,这样利于统一的监管标准。其次,我国的期货及衍生品的场外市场应该考虑建立一个中央统一的结算机构,从而防范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最后,建议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中,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应该利用数字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市场监管。
“可以预料,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一定能实现更大规模的场内与场外市场的协调发展。实体企业可以以场内的期货价格为基准价,开展基差定价,进而套期保值,再利用场内期权期货、场外互换、场外期权等多种手段,为我们的实体企业构筑一道防范风险的护城河。”肖成说。
有利于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法律保障
据了解,《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为强化风险防控,牢牢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供了重要抓手。《期货和行生品法》通过保证金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当日无负债制度、中央对手方制度、期货监测监控制度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置机制等构建了全流程、多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
“其中提到的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就是国际上的发达衍生品市场已经证明并且在我国的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行之有效的重要的结算制度,它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结构中作用至关重要。”肖成对记者表示,《期货和衍生品法》在法律层面规定了中央对手方的清算制度,为我国未来的期货及衍生品市场防范和化解风险上提供了法律依据。从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来看,中央对手方清算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上作出安排,是中央对手方实现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最高制度保障。
据肖成介绍,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作为风险的市场,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之所以有效,就在于这项制度的本身依附了完整的全面风险控制的制度基础和风险控制的机制,一是是保证金制度;二是当日无负债的结算制度,这是与保证金制度所配套的风险控制手段;三是持仓限额制度,这个制度主要是防范过度投机,防止市场操作重行为,同时也防止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交易者身上。
此外,肖成表示,境内外期货市场还普遍实施了诸如涨跌被涨跌停板制度、大户报告制度、 强行平仓制度和追加保证金制度等其他风险管理制度。正是这些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构成了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的核心基础,使得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得以在高风险的杠杆交易中得到保驾护航。
有利于金融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迎来长足进步
从全球的衍生品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未来金融衍生品的占比将会很大,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都概莫能外。在《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的东风下,肖成认为,我国金融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将迎来发展机遇。
肖成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获得大力发展,同时也催生了金融体系中的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风险管理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和直接金融市场共同成为金融体系的“三驾马车”,反过来也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了风险管理这个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就有了化解金融风险的工具和手段。
以美国为例,肖成表示,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的发展减弱了美国直接金融体系发生危机时可能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缓解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中虽然利率不稳定、汇率和其它资产价格上升,但由于当时美国发达的衍生工具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在不稳定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的办法,即通过将来合并在一起的风险进行了分散,并将它转移到最愿意接受并管理这些风险的人身上,同时财务结构的变化也使衍生工具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这使得许多企业依靠资本市场而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来获得了丰富的资金。
而从我国来看,肖成认为,客观来讲,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已位居世界前列,但金融期货一块发展较为落后,与我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不相匹配,这主要是由于期货市场的前瞻性,人们对期货市场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时不是很客观地归结在了期货市场的本身之上了。
“比如在 2015 年的中国股市大幅下跌的市场表现中,有观点认为是股指期货导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肖成解释,事实上,股指期货是标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且是由交易所或结算所充当所有卖方的买方和所有买方的卖方的中央对手方,透明度高、流动性好、信用风险低、监管严格,很难成为市场的欺诈工具,更不会由它来主导股灾的发生。大量的理论和案例都证明,股指期货不是导致股市低迷的根源,必须从宏观经济中的制度、监管、经济是否存在泡沫诸方面去找原因。股指期货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在价格发现的敏感度上比现货市场更快,再加上保证金的杠杆机制,容易让人们产生股指期货带动股票市场下跌的幻觉。
展望未来,肖成认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更有必要呼吁必须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其中包括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利率期货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是基于信息的定价市场,我们只有抓住中国处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机遇期,利用中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的优势,尽快形成全球的“中国价格”。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发达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若没有相匹配的金融风险管理市场,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是不能健全的。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利率市场改革的基本完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发展中国的金融风险管理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东风的推动下,我们相信,金融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一定会迎来长足的进步。”肖成说。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