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字藏品市场愈发火爆,“各路大佬”纷纷入场布局,不少发售平台上演“一品难求”的盛况。但野蛮发展必然伴随乱象丛生,不少关于数字藏品涉及炒作、虚假宣传、“割韭菜”等投诉“满天飞”,网络上不少声音质疑其“虚火”过旺,违背发展初心。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国内数字藏品是由海外的NFT(非同质化代币)演变而来,区别于海外的NFT可以交易,国内的数字藏品市场更偏向于“数字化艺术”,供人们收藏。但面对新事物的火爆,在监管还未及时跟上的情况下,部分人士选择在风口上“趁火打劫”,使得当下的数字藏品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不少人上当受骗。
数字藏品发售火爆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当下,数字藏品异常火爆,俨然成了人人追捧的“时尚”。
6月15日,百度百科艺术计划联合敦煌画院发售“历代飞天”系列数字藏品。6月14日,万安台科技打造的数字藏品平台天体数藏首发“岳阳楼”数字藏品。6月14日,中国青年报社“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发布的首款文博类数字藏品“琴棋书画——铜镜里的生活雅趣”上线售罄。6月13日,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首部科幻童话作品“烧火工”系列数字藏品,通过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第五境面首次公开发售,上线即告售罄。6月1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22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正式开启。在大赛启动仪式上,主办方发布了官方纪念版数字藏品——“万人中轴字”。6月10日,中文数创发售的1000份“山海经·九尾狐”藏品3秒内全部售罄。据悉,中文数创平台是由雷行文化产业集团旗下中科云链(成都)大数据有限公司推出的数字藏品平台。
数字藏品接连亮相便售罄,市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不少平台也蓄势待发。记者了解到,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旗下中传文创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三七互娱推出的首期“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数字藏品,预计将于7月24日正式对外发售。近日,有光数藏数字藏品平台在北京举行全球首发会,并预计于6月20日面向全球发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系列、“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先生手稿”等数十件珍贵藏品。
有人说:“资本市场的嗅觉最为灵敏。”记者发现,在火爆的数字藏品市场中,许多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这个风口,想“时髦”一把。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蓝色光标、浙文互联、数码视讯等十余家上市公司瞄准了数字藏品赛道。6月14日,奥飞娱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将持续发力数字藏品业务,与更多平台探讨不同合作模式,打造更多类型数字藏品项目。
“数字藏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区块链技术等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转化而生成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化识别符号,通过光影和视讯等手段转化为可为被授权人观看欣赏的与原作品同等效果的数字化作品。”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数字藏品之所以如此火爆,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高端文化艺术品具有稀缺性,而人们对高端文化艺术品的欣赏需求一直很高;二是文化艺术品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收藏文化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可以为收藏者带来预期收益,尤其是数字化的藏品购买成本低,而预期转让收益高;三是数字藏品具有逼真性、美观性和购买、转让、使用的便利性等。
背后风险不容忽视
当下,虽然数字藏品市场热度居高不下,但在这个新事物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投诉、爆雷等事件也层出不穷。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仅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数字藏品的相关投诉就超过1121条。一些数字藏品平台以赚钱为噱头,设置各种“玩法”吸引新玩家,行业炒作风气渐浓,数字藏品也在向海外的NFT越走越近。
数字藏品火热与争议并行,对于数字藏品的监管也开始行动。近日,福建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小组发布《福建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小组关于防范NFT违规风险的提示函》,该文件提及为防范交易场所违规参与NFT活动风险,就福建省交易场所涉NFT相关活动作出“不得未经批准从事NFT交易、不得违规变相参与NFT活动”等四条提示。
据记者了解,这并不是监管部门首次针对数字藏品发声。6月6日,香港证监会网站发文提醒投资者,NFT与其他虚拟资产一样面对较高的风险,包括二手市场流通性不足、价格波动、定价欠缺透明度、遭黑客入侵及欺诈的风险。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提出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从数字藏品的发展及监管动态可以看出,其主要问题可归纳为金融化后容易与诈骗、炒作、洗钱等非法活动关联,引发连锁风险。
宋向清表示,数字藏品是文化艺术品的转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类的新生事物,存在法律和制度规范的盲区,尤其是在数字藏品金融化、合约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需要防范版权、诈骗、鉴定、扰乱金融秩序、履约等合同纠纷风险等,因此,数字藏品规范化运营的多项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要对上线文化艺术品进行版权授权审核,对交易平台进行资质认定,对交易合同实行备案管理,交易价格要公开可查,尽可能遏制数字藏品的金融化,避免数字藏品成为虚拟货币的变异媒介,坚决遏止数字藏品对金融秩序的威胁,坚决杜绝因消费者对数字藏品的投机心理而陷入欺诈陷阱后对社会和谐的潜在危害。同时对国家重要文物和艺术品的数字化进行严格程序管理,把涉及数字藏品的预售、拍卖、抽奖、开盲盒、合成和平台拉新用户注册等方式纳入行业监管。
宋向清提醒,对于消费者而言,要理性看待数字藏品及其市场。他提示广大投资者,购买数字藏品一要查看其作品版权的合法授权书;二要选择政府批准的正规平台进行购买;三要审慎查验合约条款,避免陷入合约陷阱;四要安全保管私钥,保证资产安全。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