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巨变,欧美主要股指遭遇跳水重挫,美元指数不断突破高位,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普遍大跌,黄金虽有一定的承压表现,但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其避险需求仍被看好。
在此背景下,7月6日,由期货日报主办的2022年“期货大家谈”大宗商品年中峰会贵金属专场于线上举行,中国黄金协会副秘书长、黄金投资分析师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郎秋美就“黄金的特殊属性及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讲解。
多重属性下黄金凸显其独特价值
众所周知,黄金兼具商品、货币、投资的多重属性,不仅被普遍应用于珠宝首饰和电子工业、航天航空工业等领域中,同时在资产配置中也发挥着重要功能,彰显着抗通胀与避险本色。
据郎秋美介绍,黄金主要有四大特性,第一是独立性,这取决于它本身的属性,原料金具有价值,可抵御信用风险;第二是安全性,黄金(Au)的化学元素很稳定,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因此具备财富传承的优势;第三是稳定性,从时间长河来看,黄金具有稳定的购买力优势;第四是流动性,黄金是各国公认的除货币以外的法定交易对象,是无国界、无区域性限制的保障性结算资产。
与此同时,她表示黄金作为一种高流动性且可以分散风险的特殊资产,能降低投资组合波动性。在当前市场投资取向正在由“滞胀交易”向“衰退交易”周期切换的背景下,投资者由高风险、高波动的权益类资产朝着防御性资产转移,也为增持黄金类资产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同时,黄金对冲权益波动和通胀风险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在资产配置中能起到分散组合风险、增强组合表现的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仍然是各国央行储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黄金协会(WGC)最新发布的2022年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报告中显示,各国央行仍然对黄金充满兴趣,推动这一兴趣的潜在因素主要是以高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为代表的日益波动的经济环境。此外,主要主权债务市场的加息举措也对投资组合回报率产生了影响。面对更具挑战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全球央行黄金需求有望保持强劲,黄金的避险和通胀对冲作用也将进一步巩固央行对持有黄金的坚定信念。
在郎秋美看来,结合当下欧美通胀高企叠加滞胀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引发的避险情绪,再结合近期欧美国家制裁俄罗斯的各种“冻结/没收”资产的手段来看,不排除许多国家会考虑进一步增加黄金储备量。另外从投资收益来看,许多主权投资基金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后美股大概率回落,多配置一些黄金资产也是一种稳健策略。因此,她认为2022年各国央行和主权投资基金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大黄金储备,不过由于目前国际金价仍处于相对高位,并不是各国央行扩大黄金储备的好时机,预估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很难在这样的价位扩大黄金储备。
国内黄金供需出现结构性分化
在专场活动中,郎秋美就国内黄金供需趋势进行了详细介绍。她表示,国内黄金供应正在呈现出有序恢复,2022年一季度,国内原料黄金产量为83.401吨,同比增长12.04%。另外,一季度进口原料产金24.034吨,同比增长0.18%,若加上这部分进口原料产金,则全国共生产黄金107.435吨,同比增长9.15%。
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一季度我国产金大省山东和河南的黄金生产企业已基本恢复以往年度的正常产能,全国黄金产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大型黄金企业(集团)继续稳步推进海外矿山资源开发,海外黄金矿山产量显著提升。不过,受海外地缘局势紧张和国内疫情反复影响,国内黄金消费需求复苏呈现出“一波三折”的态势。2022年一季度,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260.26吨,与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9.69%。
从国内黄金交易市场运行情况来看,2022年一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双边0.96万吨(单边0.48万吨),同比上升2.63%,成交额双边3.69万亿元(单边1.85万亿元),同比上升5.22%;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双边2.35万吨(单边1.17万吨),同比下降8.25%,成交额双边8.40万亿元(单边4.20万亿元),同比下降6.90%。一季度,国内黄金ETF持仓规模下降,共减持13.45吨,截至3月末,国内黄金ETF持有量约61.83吨。在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黄金的避险功能受追捧,现货成交量企稳回升;期货交易受其他大宗商品板块资金分流影响,成交量有所回落。
回归“原点”的金价能否“王者归来”
2022年上半年金价走出了“几型”走势。一季度,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放慢,通货膨胀持续加剧,以信用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受到冲击,这使得黄金的避险、抗通胀功能进一步凸显,国际金价持续飙升,并在3月8日冲至2070美元/盎司,逼近历史最高水平。二季度以来,尽管地缘政治局势仍在恶化,但对金价走势的影响趋于弱化。与此同时,在高通胀压力下,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美元指数不断上行高位,使得金价承压出现振荡回落。6月30日,国际金价在1800美元/盎司线上收官,基本回归今年年初的“原点”。
行至下半年,随着海外经济衰退的风险冲击正逐步显现,全球资产价格波动不断增加,在“滞胀-衰退”周期转换过程中,黄金是重现20世纪80年代滞胀和经济衰退期间的“泥沙俱下”,还是能抗住压力彰显避险属性,郎秋美给出了她的见解。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世纪80年代黄金价格波动的历史背景。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之后,黄金与美元脱钩,到1980年之前,美国的通货膨胀从不到3%最高上涨到14%,黄金价格也从35美元/盎司到最高突破800美元/盎司关口。1980年之后,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周期,通货膨胀也由涨转跌,黄金价格最低跌到300美元/盎司附近。虽然黄金在经济衰退周期的避险需求得到支撑,但是由于此前通货膨胀上涨所带来的价格泡沫过高,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的衰退周期中,黄金跟随通货膨胀的回落而下跌。”由此郎秋美分析表示,通货膨胀是当时黄金价格大涨大跌的主要驱动逻辑。
在她看来,现在的经济基本面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有所不同。近一年来,美国的物价水平涨幅非常大,美国CPI突破8%,但是仍然不及20世纪80年代的最高水平。另外,美国现在处于加息周期,同时拜登政府在今年11月将面临国会中期选举,抗通胀是美联储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在货币紧缩的背景下,通货膨胀的上行空间将被抑制,所以通货膨胀并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但是她也表示,由于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样的,不仅有疫情防控期间的“大放水”,还受到全球供需错配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影响,所以美联储加息应对通胀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当由经济衰退引发的避险逻辑发酵,不仅会提振黄金的避险需求,同时美联储后续的加息力度也会放缓。郎秋美综合分析认为,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背景之下,一旦发生实质性的系统性风险,黄金将会进一步凸显避险属性,长期来看金价上涨的概率依然较大。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