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快讯>正文

有针对性地服务中小企业场外衍生品市场更具优势

2022-08-28 22:59:34   来源:   作者:张田苗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加大,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大幅提升。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丰在第十九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场外衍生品论坛致辞时表示,随着我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机构通过为实体企业提供场外衍生品服务,降低了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的门槛,让更多企业通过衍生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得到了广大企业的普遍欢迎。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风险管理公司开展的互换业务名义本金超过2200亿元,同比增长2.1倍;场外期权业务名义本金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58%。

助力企业业绩日益“出圈”

在与会嘉宾看来,场外市场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选择,为广大中小企业的稳健经营保驾护航,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小企业要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格风险,可以选择直接进场内市场交易,也可以通过场外市场交易。”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高蒙表示,场内市场拥有高度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和集中清算等优势,品种丰富、流动性强,但这与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诉求很难实现精确匹配。

比如,交割标的的品质差异、地域差异、合约到期日与企业实际的采购周期和采购节奏的差异等都会带来基差风险。“在部分特殊市场行情下,基差有可能出现较大波动,甚至破坏套期会计中要求的80%—125%的相关性,使套期会计目标落空。”高蒙坦言,参与场内市场交易,企业前、中、后台都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团队,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不仅人员专业程度不足,相关的人力、管理成本也难以承担。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光在主题演讲时表示,场外衍生品市场和期货市场本质相同,功能互补,制度相通,高度关联,共同构成统一的大市场。一方面,交易所标准化的场内衍生品,通过发挥其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重要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实体企业面临的风险千差万别,非标准化的期权、互换、远期等场外衍生品则进一步满足了实体企业的个性化、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比如我国期货行业在疫情期间创设的“口罩期权”“消毒液期权”等场外衍生品工具,在直接支持企业稳定现货供应和价格、保障防疫物资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场外衍生品是场内市场的一个有益补充。”高蒙介绍说,场外市场中的均价互换合约、亚式期权、加工利润互换等场外衍生品,都是为满足实体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的产品。与场内期货、期权合约相比,能够更精确地刻画和表达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诉求。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交易商签订场外衍生品合约,将价格风险管理交给专业的交易商。交易商发挥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场内平盘、与其他客户相反头寸对冲等方式处理相关产品风险,中小企业也能专注于主业方面的创新,实现总体的成本节约和性能提升。

多元特色发挥更显“贴心”

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杨瑞琪在圆桌会议中提到,实际上,国际市场上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是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规避商品价格的波动风险,相关产品十分丰富。除了利用期货市场的标准化合约,企业使用商品互换、商品场外期权等工具套期保值也很常见。而且,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远低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借助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进行套期保值,也间接降低了资金成本。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金融创新总部总经理汤俊也认为,场外业务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套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少产业企业成本敏感度很高,当前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提供的个性化产品,如钢厂的利润期权、猪饲料的成本指数期权等,可以使客户不用交易多个场内品种,就能对相应的产品有效保值。”汤俊表示,对资质较好的企业而言,也能通过场外衍生品业务借助券商、银行、期货等机构的授信管理来优化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相比于场内市场,场外市场除了灵活性、定制性特点外,产品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也相对简单。中信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果表示,在使用便利性方面,对于没有配备专业风险管理团队的中小微企业和无法直接参与期货市场的企业而言,也更为“友好”。

场外衍生品的一系列特点,使它在更多实体经济主体和衍生品市场之间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现在最直接的案例就是‘保险+期货’。”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胜表示,目前期货行业提供的场外期权产品通过保险服务到农户,已经成为有效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金融手段。在他看来,随着场外市场产品的多样化创新,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也将受益于衍生品市场。

近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积极响应实体企业的诉求,着力推动场外业务的发展。2018年5月28日,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启动,目前累计成交金额已超过5500亿元,获批交易商595家。今年7月8日,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更名为上期综合业务平台,表明平台将从1.0的仓单交易平台向包括仓单交易、场外衍生品的2.0版本迈进。

据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的数据,风险管理公司开展的商品互换中,贵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相关品种占比超过70%,上海期货交易所对市场参与者积极呼吁上线商品互换、场外期权等场外业务也作出了积极回应。

 
责任编辑: 孙亚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