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届,这是自2016年以来,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成功举办的次数,而第六届正在举行中。如今,论坛成为赋能实体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期货人交流智慧、碰撞思想的重要平台。
十年,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期货市场进入新阶段后规模体量和影响力快速上升的时期。中国期货市场蹄疾步稳,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一“五”一“十”,见证着中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提高市场运行质量的发展之路。
随着期货法治体系的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正在迎来全新的起点。按照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明确提出的“奋力开创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发展新篇章,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求,一“五”一“十”之后,期货市场面临新“算法”。
首先,以“十”为基,做好品种创新的加法。十年来,中国期货市场新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73个,是之前20多年上市品种数量的2倍多。未来,期货产品供给还将持续丰富,在不断完善传统品种风险管理“工具箱”的同时,积极探索推出碳排放、物流、指数等新型产品。同时,持续扩大期货品种对外开放数量,深化境内外衍生品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开放型品种布局,进一步推动QFII/RQFII参与。
其次,踏“石”留印,做稳降本提质的减法。要紧贴产业需求优化合约规则,多措并举降低市场参与成本,推动产业企业参与,有效提升期货价格的真实性、公允性、权威性,积极发挥价格信号作用,促进商品要素在全国市场有效配置。要特别注重降低小微企业参与成本,强化“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尤其是通过期权“价格保险”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套保,做企业发展壮大的垫脚石。
再次,与“时”俱进,善做创新赋能的乘法。期货市场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创立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模式,创新开展“商储无忧”项目,推出“郑商所白糖基差贸易泛糖专区”“上期所浙油中心报价专区”“大商所‘一圈两中心’建设”等创新业务模式。未来,将继续开拓服务实体“新路子”,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最后,以“实”为本,勇做清障破冰的除法。要加大产业客户培育力度,排除产业客户参与“堵点”。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充分发挥期货交割功能,促进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供需间的有效对接。此外,还要破除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认知的壁垒,多渠道多角度发声,讲好通俗易懂、特色鲜明的“期货故事”,增进各界共识,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