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在A股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披露收官之际,本报推出了“透过中报看产业”系列报道(见9月13—15日4版),尝试通过走近上市公司,深入了解实体企业的经营情况,把握产业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不可否认,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多点散发、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出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国内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众多实体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但从半年报看,A股上市公司整体经受住了考验,收入同比实现稳步提升。数据显示,4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4.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4%;实现净利润3.25万亿元,同比增长3.19%。
透过上市公司的“期中成绩单”,我们感受到了相关产业在市场周期下的冷暖变化,看到了实体企业在困难挑战下的“闪转腾挪”,见证了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也清晰认识到了期货、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突出的市场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次报道选取的石化、有色、煤炭等六个产业来看,上半年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上下游企业的境遇并不相同。部分产业链上游企业业绩亮眼、净利翻番;下游企业却因原材料成本高企,利润受到侵蚀,甚至出现亏损。这些企业的“悲喜”可能不同,但都面临着商品周期的更替。正如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在他的著作《周期》中所说:“上涨肯定不会直到永远,但是周期肯定会直到永远。”
产业企业只有穿越市场周期,才能行稳致远。对于商品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以套期保值为风控手段,运用期现结合的经营模式管理风险。据统计,上半年发布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556家,已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法人日均成交占比近40%。另外,8月,我国期货市场总资金已突破1.6万亿元,总持仓突破3600万手,均创出历史新高。
面对产业激增的避险需求,帮助实体企业合理利用期货及衍生品稳定经营、穿越市场周期,是期货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完善期货市场品种体系,为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更多工具和便利;另一方面,急企业所急,帮助实体企业解决参与期市缺乏人才、团队的难题。通过产融协同,既让实体企业走出“周期之困”,又推动期货行业自身的发展,最终共生共赢。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