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高位筑顶后下行压力积聚

2022-09-28 23:50:49   来源:   作者:王静

[本轮大宗商品上涨的特征]  

一是行情波动幅度大;二是价格绝对位置高;三是持续时间超预期;四是形成原因很复杂;五是造成影响范围广;六是衍生危机灾害多;七是期货波动要更大;八是国内波动相对小。

图为本轮大宗商品行情

[本轮大宗商品上涨的成因]  

大宗商品价格趋势由供需决定,行情波动大小则往往取决于其所处的宏观背景。本轮大宗商品行情上涨则是由供需、宏观等多个层面共振而成。

供给层面:一是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各国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冲击和破坏,特别是在生产端和运输上限制了许多大宗商品的供给;二是2021年“双碳”政策的推行遭遇极端天气,水电、核电等新能源供给受到限制,点燃了原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行情,继而拉动全球大宗商品再次走高;三是2022年俄乌发生冲突,同时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再次扰动大宗商品,如能源、有色、粮食、化肥等。

需求层面:一方面,为应对疫情,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果断推出各项积极的财政政策,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消费国对商品的刚需;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由于出行受限和政策限制,消费者的偏好更加侧重于商品(压抑了服务消费的需求)。另外,极端天气也在特定时间、区域内阶段性地刺激市场对能源的需求。

投资层面:在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下,加之实体经济表现不佳,激发了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需求,金融资产的剧烈波动又提高机构进行避险的风险管理需要,这都不断吸引大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影响本轮大宗商品的因素]  

根据市场情况分析,影响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疫情、金融条件、能源、地缘冲突。时至今日,上述因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宗商品未来的行情走向。

首先,从疫情方面来看,自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至今已有两年半的时间。从全球来看,疫情的影响日益表现为长尾效应,越来越多的国家尝试与疫情共存,开放边境正常经济生活,特别是那些采取自然免疫的西方国家。2022年以来,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活动放缓,并令全球供应链出现新的瓶颈,拖累经济复苏,加剧全球通胀难题。在交易层面,虽然全球范围内疫情对交易的影响日益淡化,但需要注意的是,疫情仍对全球经济修复和投资者情绪产生扰动。

其次,从金融条件来看,发达国家为应对通胀,相继开启加息缩表,并在不断强化过程中。源于对通胀的担忧,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向,开始收缩流动性,加息进程日渐从预期走向现实。全球货币环境收紧,不少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外资出逃压力。土耳其货币大幅贬值、哈萨克斯坦政局动荡,甚至是俄乌冲突等问题,都是在通胀压力大增、全球趋紧的货币环境下产生的,并且未来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俄乌冲突发生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本流出大幅增加,导致脆弱借款国和大宗商品净进口国的融资环境收紧,并对风险敞口最大国家的货币造成贬值压力。

2022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成为主导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同时,美国CPI数据的“预期差”和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扰动着市场节奏。根据CME的FedWatch(美联储观察)工具来看,市场隐含的加息进程将会持续到2023年7月,联邦基准目标利率上限有望从当前的2.5%上升到4.5%左右。在这种加息预期下,叠加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决心,将给高位的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巨大压制。

值得一提的是,发达国家加息紧缩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通胀,重点追踪关注的指标是CPI。而CPI包含商品和服务两大类成分,大宗商品是构成商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导致美国CPI持续坚挺的主要原因是服务消费的价格强劲,特别是租金等方面。疫情初期,民众出行受阻,美国政府发钱支撑商品的消费刚需,而服务消费受到抑制。当前,随着疫情好转,消费偏好从商品切换回服务,减少了对商品的需求。同时,服务价格支撑CPI坚挺,强化美联储加息预期,这也是压制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原因。

再次,从地缘冲突方面来看,地缘冲突拖累全球经济,造成能源与粮食危机,加剧全球通胀,但对交易的影响已经淡化。2022年2月,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俄乌局势急剧恶化,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振荡。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原油和煤炭供应国,乌克兰则号称欧洲的粮仓,在铜、镍、植物油、小麦、玉米等全球贸易上扮演着重要的出口角色。俄乌问题,一方面,会引发投资者的避险情绪,抛售股票等风险资产;另一方面,投资者担忧两国的冲突,继而引发西方大国的制裁,导致部分大宗商品(石油、农产品)短期供给受限,增加全球通胀阶段性上行的风险。全球通胀加速上行,很可能改变发达经济体的加息进程,让各国央行陷入是为了压制通胀而加息,还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持续宽松的两难境地。当前,俄乌问题对交易的影响已经淡化,但仍需关注其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和政治秩序的影响。

最后,从能源方面来看,能源加大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市场的影响持续存在,我们更应该用长期的视角去看待能源问题。大宗商品价格由供需决定,但重要商品的两端供需往往失效,特别是原油、粮食等重要资源品种,因为它们关乎着资源国的政治利益,并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这一点,在能源商品上尤为明显。

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双碳”、全球贸易秩序重构等问题更是增加了能源问题的复杂性。如瑞士信贷知名分析师Zoltan?Polzsar在其最新的分析文章中所言,当下,支撑我们多年来经历的所谓低通胀、高增长世界的基石——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的三大支柱正在瓦解:大量的廉价移民劳工进入美国,压低美国的名义工资,使得美国劳工的工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在名义工资停滞不前的状态下,中国制造的便宜商品提高了实际工资的购买力;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为德国乃至更广泛的欧洲工业体系提供原料,维持了欧洲的竞争力和生活水准。在这个“三位一体”的体系中隐含了两个巨大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区块——尼尔·佛格森称前者为“Chimerica”(中美国)。Zoltan?Polzsar愿意称后者为“Eurussia”(俄欧陆)。这两个地缘政治、经济区块是“天作之合”:欧盟支付欧元购买廉价的俄罗斯能源,美国支付美元购买廉价的中国商品。因此,对于能源,我们更应该用长期的视角去看待,能源价格下行后底部料抬升,加大着大宗商品的波动,扰动持续存在。

需求收缩持续: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大宗商品未来的需求令人担忧,这将拖累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行。从宏观层面来看,大宗商品需求与经济增速高度正相关。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大宗商品需求令人担忧,这将拖累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行。IMF在2022年7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表示,全球经济在2021年初步复苏,但2022年的形势愈发暗淡,相关风险开始显现。受俄罗斯经济下行的影响,第二季度全球产出有所收缩,同时美国消费者支出也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因疫情而被削弱,后又遭受了数次冲击:全球通胀超出预期(尤其是美国和欧洲主要经济体)引发融资环境收紧。此外,乌克兰战争也带来了更多的负面溢出影响。

供给冲击缓解:支撑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供给瓶颈问题,伴随着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GSCPI)的回落而日益缓解。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是应用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中心(AMEC)的产品,每月在纽约联储官网发布,该指数整合了运输成本数据和制造指标,以衡量全球供应链状况。从8月的GSCPI来看,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在本轮大宗商品指数见顶前就率先拐头下行,并不断快速走低。这表明支撑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供给瓶颈问题正在缓解。总体而言,支撑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因素逐渐瓦解。当下,越来越多的信号令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对冲与避险将会成为更优策略。

根据历史情况分析,在“十一”长假效应下,国内大宗商品总是容易出现剧烈波动,并形成行情的转折点。然而,今年的“十一”长假更为特殊,一方面,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处在历史高位;另一方面,目前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关键时期。因此,投资者要谨防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风险,灵活运用衍生工具,做好风险管理。(作者单位:冠通期货)

 
责任编辑: 孙亚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