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编者按
在期货市场,人们试图预测未来,并依据其预测做出安排。这种投机是社会对未来可能性的自我调节,作为一种回避或减少灾难、均衡价格的工具而众所周知。
类似的投机行为发生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那些美国中部地区的谷物巨头正在用我们珍贵的粮食资源进行投机活动。谷物巨头一般都是在毫无监管的情况下,在火热的投机市场上大赔大赚。它们通过逼仓使谷物价格跌宕起伏,让美国的农场主、现货商以及粮食供应商陷入绝望,甚至可以让芝加哥的生活停顿。市场上的逼仓者和价格操纵者引发了许多典型的法庭案例,包括著名的“芒恩诉伊利诺斯州案”,这是首例“格兰其”案件。
《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是关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及其先驱谷物交易商的第一部完整历史书。本书作者威廉·费里斯(William Ferris)通过那些追求无限财富的赌徒的冒险性格,讲述了一个个富有色彩的迷人故事。
注:文中标题由本报编辑添加
序一 永远的经典
美国期货市场脱胎于早期的“市场丛林”中,历经内战、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及众多突发事件,其业务创新与演进、监管体系完善之路满是崎岖,也满是故事。在众多介绍美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中,《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追溯、描绘了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早期历史,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经典著作。
经典,首先是因为作者的经历、学识和努力,有力保障了该书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作者威廉·费里斯(William G.Ferris)曾长期供职于美国联合通讯社(即美联社),作为农产品市场编辑,负责每天对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研究报道,并在多个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他因此对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国农业的发展史有了深入研究和丰厚积累。退休后,他凭借浓厚兴趣、非凡热情,花费十多年时间,从相关图书馆、档案馆、政府机构等处获得大量重要一手资料,包括价格、仓单、交易量等统计数据及早期相关新闻报道。持续的密切关注、丰富的资料积累以及多年的专业训练,使得作者能够对众多争议性事件给予较为客观、翔实的描述,对这段历史给予真实、可信的还原。
经典,也因为该书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并由此带来的阅读体验。该书集理论性、知识性、专业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包括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早期的发展历程及日常运作的具体做法,也包括期货监管逐步走向成熟规范的历史及举措;既写出了曾经笼罩于期货市场之上的误读与不解,也写出了期货市场以功能发挥赢得各方正视、重视的历史过程。通过对一系列人物性格、行为细节的刻画,作者将众多影响期货行业发展进程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期货市场的百年变迁。
与美国期货市场相比,我国期货市场在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监管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期货市场的进程中,读者可通过阅读此书,在纵向的历史比较、横向的中美比较中有更多思考和体悟。该书涉及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早期面临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包括如何看待期货投机的作用、如何定义和防止市场操纵、如何认识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如何处理交易所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等。从行业监管、市场管理,到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发展规律等,本书都能为读者提供一定参考。
本书译者王学勤同志不仅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一位“老人”,也是期货研究战线上的一名“老兵”。王学勤同志退休后,依然老囊伏柄,笔耕不辍,向国内读者译介了多部期货著作。《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的翻译,拓展了我们对全球期货市场发展历史的了解,也再次为我国期货市场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
希望该书中译本的出版,能给广大读者以思考与启迪;也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与我们一道共同做好期货市场研究丛书工作,汇众智,聚众力,用研究的力量助推行业阔步前行。
是为序。
郑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 熊军
序二 期货的明天
我想说的是,美国早期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是缓慢的、曲折的,尤其是发生过一些市场操纵事件。芝加哥曾经面临的问题和发生的事件,甚至今天依然困扰我们,如期货价格的合理性、如何防止市场操纵等难题。世界各地的市场都是如此。《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一书总体表明,美国期货交易是在市场自律与政府监管的博弈中发展起来的。从市场自我发展和政府有效监管的意义上讲,《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主要的教训是,世界总是在变化,因此市场必须始终保持警惕性和适应性。
我想说的是,芝加哥期货市场发展已经将近200年了。它们经历了美国内战、世界大战、多次经济大萧条和大危机以及更多的突发事件。与之相比较,新中国期货市场仍处于“青少年”时期。因此,如何研究和借鉴美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可能具有特殊意义。从历史中得到的一个主要教训是:大多数人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因此,请尽可能多地阅读和了解过去,以便为未来做准备。
我还想说,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已经两年有余,历史上曾发生过雅典鼠疫、古罗马“安东尼瘟疫”、黑死病等多次大瘟疫,人类最终走过来了。不幸的是,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损害了世界经济的许多方面。人类在战胜疫情的过程中,市场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市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展望未来,让我们明白世界是如何变化的。市场还为许多人提供了保护自己的途径以及对冲未来风险的机会。
是的,芝加哥大约在两个世纪前开始进行商品交易,并成为世界商品交易中心。《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这本书对我们所有人都很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世界是如何进化的,这也将帮助我们理解未来世界将走向何方。没有一个交易中心是永远存在的,因此,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这本书告诉我们,世事曾经有过起伏,也将继续有起伏,这样我们才能为机遇做好准备。危机将在未来的大宗商品中发挥与过去一样重要的作用。
是的,以前是芝加哥。这本书将帮助我们做好准备,未来是现在的中国。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进行商品贸易,中国将再次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这将引领中国主导世界商品贸易。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而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且中国已经在进程之中。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反复出现伟大时期的国家。罗马曾经伟大过,埃及曾经伟大过,英国也曾经伟大过,但中国已经多次登顶。中国正再次崛起,这也意味着世界大宗商品贸易将转向中国。
在世界从其他大宗商品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你站在了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时间。如果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那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多的繁荣。这本书将帮助我们学习过去,为商品交易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做好准备。
我高兴地得知王学勤先生为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市场研究丛书”翻译了《汤姆期货文集》《期货交易经济学》《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市场缔造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50年》《电子交易所:从交易池向计算机的全球转变》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859—1905)——自律的动力》等著作。而《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即将成为“期货市场研究丛书”的新成员。我高度赞赏他通过为中国读者翻译这些经典著作做出的无私奉献!
我记得2004年我和王先生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第一次见面,那是我与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交集的起点。2007年8月1日,我来到郑州商品交易所访问并做演讲。2020年,在中国期货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之际,中国期货博物馆设立在中国期货市场发源地郑州,我欣然为它撰写了贺词。现如今,作为中国期货博物馆的名誉顾问,我非常高兴为中国读者推荐《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这本书,并希望它能够有益于中国期货市场的仁人志士。
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
后记 背后的故事
《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是一部描写CBOT发展历史的故事性著作,有很强的可读性。读者可以通过一些鲜为人知的操纵者逼仓与交易所监管博弈的逸闻趣事,感受交易所最早的管理者对市场规范建设付出的努力。该书受众面较广,对于深入了解早期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日常管理运作、规划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整体监管框架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书中细致描述了CBOT的发展路径、历程及做法,有助于期货市场从业及监管人员借鉴经验,深入思考有关问题,加深对期货市场发展规律的认识。该书不是单纯赞美的书,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地展现美国期货市场的早期重要发展历程。在讲述商品期货交易发展的故事过程中,无论对不道德和不诚实的交易行为,还是最初由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发起、后来由联邦政府推动的、消除这些滥用行为所做的努力都进行了客观的详细描述,而不是站在交易所的立场上,为其歌功颂德。这是该书一个重要特点。
该书作者在联合通讯社工作,每天都对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报道。1976年退休之后,搜集和研究早期的报纸报道,包括价格、仓单、运单以及交易量等统计数据,笔耕不辍,直至1988年该书正式出版。可以说,这本书花费了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其多年来持续关注和研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历史以及美国农业发展史的结果。在此,衷心感谢密歇根州立大学和作者对《谷物交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故事》中译本的出版授权。
感谢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及衍生品研究所的领导和同志们。他们按照“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市场研究丛书”出版程序,组织专人对书稿进行了初审、立项、出版预审,丛书专家委员会郭晓利、陈邦华等专家对书稿翻译质量、内容时效性等提出宝贵的评审意见。如果没有左宏亮、吕保军、买毅、王成周、施利敏、陈良涛、韩学广、芦发喜、王蕊、白玉和翟智君等领导和同事的工作责任心和耐心审稿,该书的翻译质量很难达到现在的水平。
感谢中国财经出版社的领导和同志们,尤其是感谢张军副社长。自2020年始,他就着手联系版权事宜。通过查找电话和邮箱地址,经过多次沟通,终于与密歇根大学出版社以及作者取得联系。最终通过多次协商取得该书中译本版权。可以说,如果没有张军的耐心和努力,出版该书是不可能的。
诚挚感谢国际投资家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原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副总裁帕特里克·卡塔尼亚(Patrick R.Catania)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萨克斯特聘金融学教授特伦斯·马特尔( Terrence F. Martell)博士。吉姆·罗杰斯是中国期货博物馆名誉顾问,卡坦尼亚是最早流传国内的“期货圣经”——《商品期货交易手册》的主编,而马特尔是郑州商品交易所早期顾问,其所在学校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培训基地。我们与他们的交往时间几乎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一样长。感谢他们欣然接受邀请为该书撰写精彩序言。
最后,感谢郑州商品交易所的领导和同志们。尤其感谢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熊军。他在百忙之余通览书稿,写下了与罗杰斯、卡坦尼亚和马特尔相映成辉的精彩序言。
王学勤
译者简介
王学勤,经济学博士,1989年开始期货市场研究。
1990年任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监察法规部副部长,兼期货课题组负责人。1993—1997年任郑州商品交易所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8—2000年任总裁助理兼研究发展部部长。2001年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做访问学者,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期权理论与交易策略研究生。2002和2003年先后任期权开发工作组负责人和期权部部长。2006年参加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筹备工作。2007—2010年借调至中国证监会国际部工作。之后任郑州商品交易所资深专员。现为中国期货博物馆创办人。
出版有《商品期货期权论》《期权研究成果汇编》《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汤姆期货文集》《期货交易经济学》《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市场缔造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50年》《电子化交易所:从交易池向电子化的全球转变》《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859—1905)》等专、译著。在《期货业杂志》《全球金融市场杂志》《证券市场导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译文200余篇。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