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用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指导交易决策

2022-10-25 23:03:55   来源:   作者:王力纬

  如果别人说“有人恐惧盈利”,你肯定会觉得有点荒唐,但调查显示,很多交易者既害怕亏损也害怕盈利,如文中提到的“约拿情结”,既渴望又害怕面对成功的自己。因此,交易者多读一些传统文学,用其中的哲学思想慢慢锻炼心志,待自己以“诚”,或许能让自己的交易之路更加踏实稳固。

A    害怕成功

算起来,我做交易追踪研究已接近十年。近几年中,从正统心理学教育体系入门,我接受了权威且完整的心理分析训练,系统阅读了经典西方心理学理论著作。然而,理论技术与文化基石密不可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有些心理学分析技术直接运用于国人的研究,往往会存在一些磨损现象,甚至南辕北辙。近两年,我开始针对中西方哲学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更加贴合国人思想、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方式,并将其运用于交易研究中,获得了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心理因素是决定交易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甚至有研究者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对交易失误的心态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得出规避及改进方法。

“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马斯洛在《人性能达的境界》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指我们无比渴望,但实质上又害怕变成最完美、最有勇气的那个自己。对“成功的可能”既渴求又害怕的心理,是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的情绪状态,它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本来能够做得很好的事情,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能。

“约拿情结”就是对成长的恐惧,是一种阻碍自我实现的心理障碍。

很多交易员面临的正是这个问题,它的本质在于我们对自身“实体”的执念,因为太过重视、太过珍惜这个存在,往往既希望追求卓越,又畏惧他人的看法,害怕失败带来的对自尊的打击,因此瞻前顾后,停留在原地。《心经》有云:“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而“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存在与恐惧就像一体双生,存在的执念越深,挂碍就越重,逃避恐惧自然如影随形。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人类最古老的情感,植根于进化旅程中。应对的方法,可以借助于佛学基本哲学思想——空。这里的空,是与有相对的,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自体、实体、我”等,此思想即称空,即谓事物之虚幻不实,或理体之空寂明净。自佛陀时代开始就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经系统之根本思想。《金刚经》有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取断灭相。”《六祖坛经》里面,慧能大师特别强调:“善知识,莫闻我说空,便即著空。”

空,大体包含两层意思:人空与法空。人空,谓人类自己无实体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则谓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缘而产生,故亦无实体存在。所以《心经》会说:“色即是空。”这里我们使用的是人空的概念,恐怖的根源在于被自身身份、形象或他人的评价等执念所限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空,不是一无所有,否则将陷入虚无主义的深渊之中,空的实质是——非有,非非有。

B    接纳“无常”

要理解“无常”这个概念,就需要明白“缘”。缘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业力作用,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一个静态速冻的世界,可以理解为世界连续状态下的一个横切面,存在,但又不存在,因为它不能脱离变化而单独存在,它存在于变化之中,这就是空,《金刚经》有云:“诸相非相。”这里的第一个相,是表象,第二个指的是实相,这里用的是“非”,而不是“无”。《道德经》中亦有“大象无形”之说。法无定法,固无定形,缘聚缘散,业力流转,循环不停,变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切状态,都是时空物的共聚呈现,只在阴阳际会中暂时呈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可以脱离普遍联系的事物,每个人都有其固有的限制,依附缘起而暂存,依据因缘果报的规律而生发。

《心经》中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六祖坛经》有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有一切都在无限的因果循环中,总量不变,今日在我,明日在你,所有一切都不过是浮华而过,道法自然,又有什么可恐惧,又为何要挂碍。缘起性空,诸行无常。都说交易如打仗,《孙子兵法》中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意思是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态势,正如水的流动不曾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可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胜,四季轮流更替,白天有长有短,月亮也有圆有缺。

所以,不必执着,要顺应规律,境况不好,仔细思考自己之前的做法有没有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是不是做到了顺道而为,有没有因为强求而不愿放弃,有没有因为执念而束缚其中。任何际遇,都离不开“时中”二字,事物必须存在于特定的空间时间之中,一旦时空改变,事物性质也发生改变,必须立足当下,利用好当下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而不是拘泥于过往,惧怕于未来。曾国藩十六字箴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C    以“诚”待己

儒家经典《大学》里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身心,先要有诚意。而这种诚意要意念真诚,不能自欺欺人。有人可能会疑惑,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利用欺瞒伪装等手段保存实力甚至获取胜利的事例并不罕见,甚至《孙子兵法》中也有“兵者诡道”的说法。对自己,很多人也是靠着自我欺骗,强迫自己去取得一些成就的,看起来,真诚反而显得愚拙了。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也就是说,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不能跳脱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认识事物,学习也要循序渐进,一个加减乘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直接拿高等数学来学,只会迷惘而不可得。在思想世界中,如果不尊重认识规律,后果更为可怕,就不仅仅是迷惘,甚至可能会偏离正道。

因此,你会发现,那些经典古籍每一篇排列顺序都是有讲究的,《孙子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知己在知彼之前,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自己弄清楚明白了,才能去学习驾驭外界的方法,需要用“术”的方法,你必须已经得“道”。《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就奠定了宏伟大厦的地基——“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德,就是每个人心里与生俱来的道理,明明德就是点亮、恢复每个人心里原本就存在的天理。如果我们自我蒙蔽,明也就无从谈起。《中庸》里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之说,意思是真诚本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就是做人的原则。又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我们需要广泛地学习,认真仔细地询问,谨慎思考,清楚明确地辨别,专注踏实地践行。除非不学习,学习了没有学会就不放弃;除非不提问,提问了没有明白就不放弃;除非不思考,思考了没有想通就不放弃;除非不分辨,分辨了没有辨明就不放弃;除非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扎扎实实地做到就不放弃。别人用一份努力就达到了,我就用一百份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份的努力达到了,我就用一千份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照这样做,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明智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看起来最近的路,往往是最远的路。《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也要加以检束,不可放纵。因为我们规范自身,是一种时时刻刻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并不因为他人存在与否而改变,一个人对自身的约束不能守常,大脑也会无所适从,打破规则要面临的心理压力也会小很多,因此更加无法一以贯之,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无意间的放纵,在交易场上就可能带来损失。很难想象,一个自我蒙蔽的人,一个对自己不真诚的人,又怎么能够认识自己?在将人性数倍放大的交易场上,连最可靠的伙伴——自己,都难以掌控的人,在面对挑战时候容易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敢正视自己的欲望,不敢直面恐惧,该果断时就会犹犹豫豫。市场上的机会的确很多,但拿着一个漏洞百出的渔网,在任何水域都是捕不上来鱼的,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D    培养志向

渐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五十三卦,外卦为巽为风,内卦为艮为山。山中有森林,可是这些森林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一棵棵的小树苗不断生长,逐渐壮大,慢慢形成了森林。树的生长是均匀的、缓慢的,这种缓慢的生长状态,正是渐卦要表达的含义。山林不是一夕成就的,人也一样,必须脚踏实地,慢慢积累,揠苗助长不可取,凡事不能急躁,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鬼谷子》中有云:“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也就是说,培养志向要效法灵龟。之所以需要培养志向,是因为如果不培养志向,心的思想活动便不会畅达。如果有了某种欲望,老是放在心里考虑,那么,志向便被欲望所役使。欲望多了,心便分散;心分散了,志向便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活动便不畅达。心的思想活动专一,欲望便无隙可乘;欲望无隙可乘,志向意愿便不会衰弱;志向意愿不衰弱,思路便会畅达。思路畅达,和气便流通;和气流通,乱气便不会在胸中烦乱。所以,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人。培养志气就会心思畅通,了解别人就会职责明确。不培养志气,心气就不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路便不通畅;思路不通畅,意志便不坚实;意志不坚实,应对便不理直气壮;应对不理直气壮,就是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的表现。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说明他的精神颓丧了。精神颓丧,便会恍惚不清;神志恍惚不清,就不可能专一地探求、领会事理。由此可见,培养志向的重要。如何培养志向呢?要先从使自己镇定开始,自己镇定了,志向意愿便会充实坚定,志向意愿充实坚定,威势就不会分散。精神明畅,经常固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用“权变”的思想来认识变化中的事物,用“缘起性空”的坦荡来直面恐惧,用“毋自欺”的态度对自己真诚,循序渐进,志意实坚,这是交易之路踏实稳固的不二法门。(作者单位:华安期货)

 

知识链接

约拿:古以色列国的先知,他一直渴望得到神的差遣,却在接到任务时抗拒、逃跑,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约拿情结”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

《易经》:阐述天地世间万象的古老经典,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金刚经》:佛教经典,特别受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因篇幅适中、文辞美妙、接地气而广为流传。

《心经》:佛教经典,唐玄奘译,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是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孙子兵法》:国学经典之一,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既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十六计》: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庸》: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道德哲学专著,儒家经典之一。其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鬼谷子》:战国时期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责任编辑: 孙亚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