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随着新棉上市,棉纺织产业链依然疲软,籽棉、皮棉等相关产品价格已经处于历史较低估值区间。中期来看,全球棉纺织消费下滑趋势尚未改变,棉纺织产业链仍将处于去库存、去利润、去产能的阶段。
海外服装累库进一步加剧
美国农业部在10月供需报告中确认了全球棉纺织消费下滑的趋势。数据显示,2022/2023年度,全球棉纺织消费端下调65.9万吨至2516.9万吨,相较于2月底首次提出2022/2023年度全球棉纺织2759万吨的消费量,下调了8.77%。从服装出口形势来看,服装出口数据一改前期强势。9月,中国服装出口录得159.82亿美元,环比下降13.54%,同比下降4.43%。据了解,前期表现抢眼的服装类外贸订单多以非棉类制品为主,这导致纯涤纱开工负荷明显强于纯棉纱开工。
此外,作为主要消费市场的欧美国家,服装累库形势进一步加剧。当前,海外经济整体处于紧缩环境中,导致美国市场终端消费动力衰弱,服装市场处于高进口、高库存的状态。从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服装商依然维持高供应量。1—8月,美国服装累计进口额达到76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3%,但终端消费动力衰弱造成服装库存高企。8月,美国服装批发商库存为413.78亿美元,环比上涨2.13%,同比增加69.52%;美国服装零售库存580亿美元,环比上升1.27%,同比增加28.42%,终端高库存可能持续性压缩未来订单。
纺织产能扩张后面临窘境
尽管10月初国内棉花下游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具体表现在纱线和坯布端的原料采购、开工情况以及成品库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仍需警惕再次出现累库的不利局面。
近两年,国内纺织业的高利润带来纺织产能扩张。据统计,2021年并条机销量同比增长66.7%,粗纱机销量同比增长101.6%,棉纺细纱机销量同比增加117.8%,转杯纺纱机销量同比增加61.1%。然而,盲目扩张的纺织产能正面临终端消费不佳的被动局面。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时代,因为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和主体上是分离的,所以很难实现产能投资与最终需求的完美匹配,波动必然产生。
过度投资理论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投资者对未来过于乐观,不断加大投资,最终导致生产超过由消费和出口决定的有效需求,从而引发产能过剩;或者导致产能扩张超过原材料或劳动力供给瓶颈,工资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了生产企业的利润。虽然棉花价格下跌导致国内纺企利润再次迎来修复,但面临不乐观的终端消费形势和行业竞争,有利润没订单的情形将令纺织业维持一定开工,再次造成库存累积。
长期来看,棉纺织产业链将进入去产能阶段,供应将逐渐匹配需求,价格也将见底企稳。不过,基于当前的基本面,笔者对中短期棉花价格维持看空观点,但从交易的角度出发,做空的性价比逐渐降低。(作者单位:中信建投期货)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