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李正强建议
在11月3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期货高管年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李正强就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的重大意义、国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空间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并对后续市场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
谈及今年通过并实施的期货和衍生品法,李正强表示,该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有四方面特点:一是范围基本涵盖了期货和衍生品的内涵和外延,包括期货与期权、商品与金融、场内与场外、境内与境外;二是实现了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实践相结合,既将包括中央对手方、单一主协议、终止净额结算等国际通行惯例写进法律,也对我国风险防范与处置管理制度进行了特色安排;三是大胆尝试、引入高效运行机制,如引入当事人承诺制度和品种上市注册制;四是将此前行业有待厘清的问题进行灵活处理,具体包括对法律名称的确定、监管机构的安排,尝试建立期货市场代表人诉讼制度等。
总的来看,李正强认为,期货和衍生品法解决了市场发展与开放过程中的许多重大法律问题。具体来看,该法确立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市场基本交易和结算制度,既有利于未来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也为场外市场发展和国内市场结构调整留下了空间;给予期货公司业务范围拓展的空间,有助于释放服务机构的活力;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的风险防范与处置管理制度;还解决了产品注册的问题,大幅提升了衍生工具的上市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期货和衍生品法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功能以国家意志、法律形式明确下来。把促进市场发展、发挥市场功能提升至国家的高度,有利于消除疑虑、坚定信心,推动市场发展。”李正强说。
李正强还谈到了当前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情况。他表示,经过30余年的探索发展,国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已由单一封闭的期货市场发展成为既有期货又有期权和互换、既有场内又有场外、既有境内又有境外、多元开放的综合性衍生品市场。国内市场自2018年进入多元开放新阶段、实现质的飞跃以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需要通过继续增加期货期权品种、加快场外市场建设等量的积累,巩固充实多元开放内涵,大幅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发挥市场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期货和衍生品品种体系以大宗商品等基础资产为主,场外衍生品业务也以大宗商品类业务为主,充分体现了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紧密结合实体经济发展的特点。”他说。
李正强表示,但也要看到,从国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结构看,市场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场内多、场外少,商品多、金融/指数少,期货多、期权少。我国场外市场刚刚起步,发展缓慢;外汇期货未上市,商品、天气等指数类品种未启动,碳排放品种未破题,数字资产类品种未行动;期权品种的上市时间较短、数量也较少。从交易所发展看,基础资产品种扩充阶段基本结束,但市场运行效率仍有待提升,海外和场外市场尚未大规模拓展。
因此,他认为,国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仍有巨大空间。展望未来,基于市场功能发挥,国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应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努力成为国际一流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同时应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需要、服务国家战略;基于同美国市场对比,国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应继续丰富衍生工具和产品种类,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以及市场的定价影响力和风险管理效果。
对于扎实推进国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李正强还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建议加快产品上市步伐,拓展服务实体经济领域;二是建议加快开放步伐、提高开放水平,紧紧围绕提升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影响力,把开放做成常态,让境外市场参与者更多、更便利地参与境内市场交易;三是建议交易所加快场外市场建设;四是建议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的便利性,加快建设中国式组合保证金模式;五是建议积极做好市场拓展与服务,推动“保险+期货”模式向非农领域拓展;六是建议监管机构加快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配套法规发布,包括在品种上市注册制、期货公司业务范围扩大、场外市场建设和跨境监管合作问题上作进一步的法规安排。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