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利率变化为国债期货打开长期投资窗口

2022-11-16 00:07:39   来源:   作者:王志新

今年美联储开启了40年来最大速率的加息进程。11月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再度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抬升至3.75%—4.00%。美联储今年以来已经累计加息375个基点,加息力度较为罕见,但国内高通胀顽疾仍然没有明显好转迹象。出于遏制通胀、稳定本币汇率的考虑,多国央行纷纷宣布加息,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凸显。9月美国CPI同比高达8.2%,10月欧元区CPI高达10.7%,对抗通胀成为美欧央行的首要任务,全球货币政策站在十字路口。

美国在滞胀、欧洲在衰退、中国在筑底,这是世界经济局面的新画像。调节利率市场是货币政策的最直接手段。最终,利率的变化将传导至实体经济,进而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国债期货本身就是利率衍生品,其变动不是简单影响某一个利率,而是影响整个利率体系。同时,利率市场的变化也将为国债期货打开长期投资的窗口。

10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9079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7097亿元,低于市场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此外,10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21万亿元,同比增长5.8%,较上期下降0.6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余额为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新冠疫情在秋冬季反复,导致需求下滑,虽然刺激政策与利好消息不断出炉,但仍难支持信贷规模达到同比增速。今年二、三季度,新冠疫情先后在上海、广东、北京、郑州、重庆等经济重地散发,当下经济恢复基础仍待巩固,但我国货币政策与欧美形成分化。我国的货币政策坚持持续推动宽货币、宽信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欧美缩表加息的环境下,我国央行1月下调MLF利率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各10个基点、4月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以更加坚定的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与逐步放开,以及海外通胀的放缓,我国经济底部周期料被打破,势必重新走入牛市,货币政策更多是扶持经济修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组合将在未来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利率市场环境也将维持稳定。

国债期货直接反映利率的变化,国内存贷款利率不是由市场交易产生,而是由央行规定,故央行货币政策对于国债期货价格影响最为重要,国债期货是货币政策变化最敏感的晴雨表。国债收益率与利率呈正相关,银行利率上升,国债利率随之上升,但国债价格下跌。在宽货币、宽信用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料保持稳健,利率政策的稳定更有助于国债期货的长期投资。

国债期货较国债更具投资价值和投资优势。国债期货本身是一种利率衍生品,与利率紧密挂钩的同时,还具有期货衍生品的特性。作为利率衍生品,国债期货既有保证金交易的特点,又有双向交易的灵活性。采取保证金方式进行交易,能够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做到以小博大。正因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与利率环境的稳定,国债期货作为整个利率市场化的基石,国债期货走势才相对平稳,这样投资者利用杠杆原理,只需要使用少量保证金,就可以进行交易,长期投资所带来的利润非常可观。同时,国债期货作为保证金交易的标的物,交易方向十分灵活,既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

新冠疫情几乎影响了全球经济体的发展,它对金融领域、制造领域、服务领域、旅游领域、快消领域构成持续冲击。新冠疫情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部分国家货币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当市场出现阶段性风险和货币政策转折点时,投资者就可以利用国债期货双向交易的灵活性,应对各种周期的转换。

总体上看,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是两国央行基于本国国情的自主选择,与两国经济基本面、政策空间等密切相关。新冠疫情三年的冲击不仅带来全球经济的波动,也带来货币政策变化的新格局。国债期货价格变动是跟踪观察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及其后续影响的最佳先行指标,其也为国债期货长期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作者单位:杭州复投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

 
责任编辑: 孙亚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