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掀起了新一轮的数据交易市场建设热潮。当前国内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如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未来如何发展?近期,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敬请关注。
数据要素意义非凡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数字经济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助推器。而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则是解放数据要素生产力的必经之路。
从2015年国内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成立运营算起,我国数据领域的交易场所发展已经走过七个年头。这其中,有过2015—2016年“一哄而上”落得“一地鸡毛”后陷入沉寂期的尴尬,而之后,再次迎来数据交易场所建设热潮,2020年中央文件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数据领域的交易场所再次进入“跑马圈地”时刻。近年来北京、上海、湖南、广西等地的数据交易场所纷纷登场,定位高端且目标远大,均展现出要当引领者的魄力,数据交易再次受到社会关注。
行业俗称:“无现货,不期货。”目前数据现货交易市场重整出发,现阶段发展到哪一步了?有关数据交易的衍生品市场要不要跟上?这都是业内人士心中的疑惑。
当下,数字经济正在引领新经济发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简称《报告》)提请审议。《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随之产生的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2021年数据产量占全球的9.9%,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数据对个人行为、企业决策、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日俱增。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的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202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公布,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
对数字经济来说,数据是基础,也是核心,更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助燃剂”。没有数据,数字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把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生产要素,毫无疑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且顺应时代要求的正确决策。
谈及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意义,多位专家学者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对数据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催生和推动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而且可以通过数据流动驱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和对应生产力要素的倍增,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以及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政府、市场、社会的治理模式的创新,向更科学、更高效的治理现代化发展。更重要的是,基于数据的场景开发,可以满足人民在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真正地服务于人民,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数智化发展的数字经济新时代。
市场仍处探索阶段
生产要素市场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市场。数据要素市场化如何实现流通和配置?期货日报记者查阅《意见》了解到,其提出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并强调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这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指明了方向。数据交易市场自然地承担起促进数据要素资源配置的使命。
关于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成立40余家数据交易机构,基本都是冠以“交易”“交易中心”“交易所”“交易市场”字样获得地方政府批文的交易场所,注册资本在5000万—1亿元,华东、华南、华中地区为主要集聚地,参与交易流通的标的包括金融、医疗、交通、工业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运营上基本可归纳为“国有控股、政府指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营”。在数据交易监管方面,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监督管理数据交易市场,促进数据资源流通。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地方数据交易场所的服务产品是通过清洗、分析、建模、可视化等流程后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数据资产。比如西部数据交易中心交易的产品包括产品数据包、智能报告、AI数据模型等;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推出了数据报告、数据集、数据接口等;北京、贵州和海南等地按照数据产品类型划分也大致如此,总体可概括为数据集(包)、数据API(即数据供应方借用应用程序接口)、数据报告、数据模型、数据服务5种类型。
多家数据交易场所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地数据交易场所交易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有的采取场内挂牌摘牌,有的则是按需采购数据来倒推交易产品。究其原因,数据是多样化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如何将一个非标的产品标准化是首要难题。此外,数据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办法等规则体系尚不健全。各家数据交易场所面临着数据产品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关键共性难题,以及黑市数据交易、大数据杀熟等数据滥用导致的安全问题,从而导致数据要素流通不畅。
从全球来看,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那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交易市场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美国作为世界上数字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构建了多样化的数据交易模式和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具体而言,第一,加强数据资源整合。2009年4月美国联邦政府出台《开放政府指令》,提出要建立一体化的政府数据服务平台,2012年5月“Data.gov”数据平台建立。第二,构建多元化的交易模式。当前美国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主要有C2B、B2B和B2B2C三种模式,其中B2B2C是主要模式。第三,平衡产业利益和数据安全。在数据安全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尚未专门立法,但各州及行业领域有相应的法规或指令。
日本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以数据银行为核心,数据银行作为市场主体,与个人签订协议,在个人数据商店(PDS)对个人数据进行管理;德国率先打造数据空间,建立可信流通体系;英国金融行业先行先试,促进数据市场交易;韩国推行Mydata(数据管理)模式。
各国资源及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不一致,数据交易市场建设上也不尽相同。但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点,即一定要有一个平台来承担数据资源配置,一定要注重数据安全和保护。从交易规模的成熟度来看,目前都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规模的数据交易市场。
时不我待,摸索前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长3.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39.8%。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摸索出一条以交易的方式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发展路径,时不我待。
虽然国内还存在诸多限制和制约数据自主有序流动的障碍,但国家层面已经开始着手统筹协调。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从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5个方面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202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对外公布。文件提及,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当年10月,《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到,应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及配套政策,以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统筹推进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此外,各地的数据交易场所也开始探索路径,重点围绕共性难题和安全问题寻找突破方向。期货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比如在数据交易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方面,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数据登记团体标准《数据产品登记信息描述规范》《数据产品登记业务流程规范》,为数据确权提供一个先行先试、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法;上海数据交易所围绕交易、登记、安全等内容发布了促进数据合规流动的七项规范(试行)与六项指引(试行);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发布《北京数据交易服务指南》,建立涵盖交易主体认证、资产评估、价格发现、交易分润、安全保障、争议解决等的各项机制。在确权方面,广州数据交易所坚持“无场景不登记、无登记不交易、无合规不上架”的原则,并在全国率先成立数据合规委员会,建立合规会审机制,确保数据资产合规登记的权威性。
目前,大家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数据交易起来”。但对数据交易场所而言,交易并不是唯一。多位数据交易场所人士认为,实践证明,想靠单纯的交易模式活下来,在数据交易场所兴起的第一阶段已经被证伪。数据从产生到发挥要素作用的全过程涉及漫长的产业链,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金融等多个环节。如何实现交易与产业链中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应用、金融等节点互相反哺,打造多元的综合服务,是数据交易场所能活到“黎明”的关键。通过围绕数据要素产业链,延伸数据交易上下游,构建汇聚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等全产业链的生态闭环是数据交易场所的竞争力所在。
开展期货交易尚早
期货是在现货市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本质是通过自身特有的市场交易机制、汇聚全市场的信息和市场预期,发现远期和未来价格,并通过价格机制的引导起到高效配置市场资源的作用,服务于现货市场、反哺于现货市场。从长远来看,一个期现良性互动的市场才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
4月10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力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利用。
该文件的主体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旨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破制约经济周期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顺畅流动。
但期货日报记者发现,在现阶段的数据交易市场建设中,仍存在定位重复、各自为战的局面,显然这有悖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目的。为此,不少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双方挂牌数据产品跨区域互认、数据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配置。比如上海数据交易所与苏州大数据交易所进行合作,实现双方数据要素市场的互联互通;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探索跨行业、多领域数据要素流通的应用解决方案、数据商及交易流通规则互认推广。
虽然不少地方开始尝试打破区域桎梏,但如何尽快解决属地监管和分行业监管的分割体制难以适应数据要素跨行业、跨区域流动的问题,也是数据交易市场急需思考的。
数据现货市场已经起步,数据期货乃至衍生品市场研究是不是也要跟上?有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前瞻性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但现阶段开展数据期货乃至具体产品的研究为时尚早,因为还没有一个有足够的量、足够的规模、足够的市场参与主体的现货市场作为研究之基。“期货是建立在现货基础之上的,开展数据期货交易,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市场化的、流通性强的现货市场作为基础。目前,数据现货交易市场刚刚起步,各地交易平台分散割裂、市场规模小、参与主体少且单一、流通性差,且未形成一个全国统一且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并不具备发展期货市场的基础条件。”
这位人士说的不无道理,像碳交易市场,从概念提出到试点,再到如今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历经十余年,而相关期货等衍生品还未推出。由此来看,的确为时尚早。
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好:“等想起来再动身,一切都晚了!”也有部分人士认为,数据衍生品化的本质是以数据资产(产品)为基础交易标的,通过衍生品交易机制,以市场化的手段来定价和发现数据资产(产品)价值,并为数据资产(产品)交易参与主体提供管理价格风险的服务,以进一步优化数据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期货市场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大宗商品等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无论开展数据期货交易的市场基础、市场条件是否具备,但基于数据乃至数据交易领域的相关衍生品前瞻性研究,有关方面应重视起来,以迎接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