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新征程上炼化企业前进的力量”系列报道之三
新时期建设炼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仍然需要紧紧抓住技术与产业链运转这两个关键领域,而良好的供应链运转体系离不开期货市场的助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期货衍生品市场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土壤,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创造产品价值,反哺产业体系正向发展。实际上,这些变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炼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积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紧紧围绕着“数字化、金融化、国际化”战略,在变局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在期货衍生品这一“新赛道”上迸发新活力。
产融结合有力推动产业升级
期货市场作为炼化产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现货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为开创产业新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作为“管理工具”的一种,在炼化企业管理商品价格风险、平滑利润曲线、提升抗风险能力与稳定经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往十多年的期现结合运作实践积累中,从期货套保开始,明日控股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公司的风险敞口库存管理机制,有效规避了因塑化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世萍表示,随着期货的引入和期货市场的繁荣发展,期现结合模式逐步重塑了传统的贸易模式,也对企业经营思路和理念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记者了解到,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整体重心抬升,俄乌冲突的爆发、国内外疫情的反复等一系列宏观事件的发酵,不断对原油乃至整个商品市场产生冲击。这对炼化产业影响无疑最为直接,很多产品的生产成本线被打破,供应减少,叠加疫情反复带来的物流受阻,促使产业企业寻求价格风险管理的新工具方式,寻求不断突破发展的战略新方向。
“在需求低迷的外围环境下,企业库存压力需要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对冲,期现结合十分重要。”恒力化工学院主任魏一凡表示,在库存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积极利用金融衍生品在期货上进行对冲,可减少库存压力与风险。
尤其是对生产企业来讲,期货工具有加工费锁定的功能。在2022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回落的过程中,PTA的加工费恢复较高,作为国内PTA体量较大的生产企业,恒力石化获得锁定PTA加工利润的机会。
“在2209合约交割月份,企业通过在PTA期货上注册信用仓单,迅速在加工利润高位锁定生产量与销售量,通过期货工具扩大了企业销售利润。”魏一凡表示,通过期货工具,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现货销售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生产利润。
而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少企业也将期货工具作为销售渠道,有效地保障了实体企业的稳健生产经营。
对此,恒逸国际贸易研发总监王广前介绍说,PTA上下游产业投资周期不同和生产开工的季节性因素,导致现货供需存在结构性错配,PTA社会库存也容易呈现大幅波动的状态。“有了PTA期货工具,在供应过剩、库存累积时,PTA工厂可以将多余库存转化为交易所增信的PTA仓单卖给中间贸易商,解决了企业库存占用资金和融资难题。”王广前称。
“新格局下,最为关键的是,行业对衍生品的认知变得更加成熟。从当前产业的发展来看,市场更加开放与透明,企业也更加重视产融结合能力。”邵世萍称。
对此,福海创集团业务开发团队副经理秦浩也表示,近年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剧,尤其是来自全球市场变化的压力,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目前原油采购占到公司经营成本的80%以上,公司的产品与下游消费需求息息相关,上下游产品价格的波动会对公司经营产生直接影响。”秦浩表示,期现结合使企业进行价格和库存管理有了新思路,企业通过主动参与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对经营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PTA行情较为低迷,整体加工利润不佳,福海创积极求变,主动利用期现结合的模式,在市场波动中寻找机会,配合上游原材料进行价格管理。
“公司近年来开展了多批次PX和PTA的价格对冲管理操作,买入PX原料后,通过卖出PTA锁定加工费,固化PTA的生产利润,降低市场风险,起到了较好的降本增效作用。”秦浩称。
企业风险管理需求进一步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大型石化企业按照既定发展思路,不同程度地践行向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延伸的战略,众多聚酯民营企业也逐步走向石油炼化领域。为了保证我国能源安全,以“三桶油”为代表的我国炼化企业一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经过多年努力,“三桶油”在海外已拥有多个油气田项目。除了“三桶油”之外,近年来,国内民营炼厂也积极走出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恒逸与文莱政府合作的大型炼化项目,一期800万吨产能已经投入生产,二期1400万吨产能正在建设中。
国内大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发展“走出去”战略过程中,风险管理需求也应运而生。
“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对于海外企业竞争而言,因国内企业在利用期货衍生工具方面具有丰富实战经验,且部分期货品种已经国际化发展,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利用国内期货品种规避海外生产产品的价格风险,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王广前称。
对此,国贸石化总经理刘德伟也介绍说,我国的聚酯产品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中东地区,部分国外品牌利用批量采购的优势与中国出口厂商采用压低固定一口价的形式进行年度合约谈判。“国内的瓶片和化纤出口厂商利用远期期货的价格,预判未来月份的生产成本,然后参与外商的投标,并及时利用远期期货锁定未来月份交货的现金流成本。与此同时,通过期货定价集中时段出口指定目的港,还能有效地降低出口物流成本和锁定运费。”他称。
刘德伟表示,当前,期货市场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聚酯化纤相关企业“走出去”对产品定价避险的需求。但同时也要看到,参与相关品种交割的国外实体工厂数量还有待提高,仍需进一步满足产业“走出去”避险的需求。
对此,国贸化工总经理陈韬也补充说,随着产能的增加,国内一些企业开始向外出口石化产品,甚至直接在境外设厂,这类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遇上一些问题和风险,包括国家政策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跨境汇率风险、税收风险和利润筹划风险等。衍生品业务也面临产业链各个品种处在境内外不同市场导致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风险,面临同品种在境外没有合适的衍生工具,同时境内品种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风险。
“从国际形势上看,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或将更加剧烈。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贸易将以人民币计价。”陈韬称,期货行业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提升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和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引导我国企业增强竞争意识。
期货行业为“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随着期货行业市场作用及影响力的增强、市场参与度及参与者专业度的提升,中国期货业不仅总体体量稳步跃升,行业内公司间竞争也在加剧,市场服务业渐趋专业化、多元化。
“为做好‘走出去’企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国内期货行业‘走出去’及国际化的步伐也在加快。”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称。
据李强介绍,截至2022年8月,国内共23家期货公司在境外设立了26家一级子公司和30家二级子公司。少数公司已经成为拥有海外期货合约交易、外汇交易、投资顾问服务、资产管理、清算服务、贸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已经可以协助客户完成部分品种的境外套期保值、境外交割、清算等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市场在品种国际化上实现了从零到一、从一到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建设不断推进。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期货市场加速对外开放,海外投资者进入的步伐也明显加快。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首次以境内特定品种方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实现直接对外开放,目前已有17个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菜籽油期货等作为特定品种,也已经在路上,对外开放的品种家族不断壮大。
“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应始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优先为国家战略服务,支持相关项目的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增加与国际接轨的期货品种。”魏一凡称。
“未来,我们期待上市更多的聚酯产业链期货品种,完善聚酯产业链期货品种的闭环,比如更快地上市PX、瓶片和长丝期货品种,方便产业企业的产成品价格和利润锁定以及库存的保值。”王广前说。
在国际化品种的推广、市场的培育、流量的引入、国际化结算及交割等服务方面,期货公司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2年9月2日,国内四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从即日起允许QFII、RQFII参与部分商品期货、期权合约交易。随着外资参与度及国际化品种价格代表性的增加,这些品种的全球定价权将逐渐增强。”李强称。
在李强看来,随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引进,国际化品种的活跃度将不断提升,定价权增强,境内及境外机构参与保税区交割的体量也将进一步增加。未来,建立广泛分布在境外的国际化品种交割库也是大势所趋,此举措也将使得境内企业在境外交割、仓储等业务的实施更加便利,有助于“走出去”企业的稳健经营及竞争优势的提升。(本系列完)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