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近年来我国光伏组件和EV电池产量都在不断攀升,这不仅意味着我国能源转型正在持续推进,也意味着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成为了“双碳”大背景下的主力能源,投资建设“切片加工—电池组装—太阳能发电”的硅光伏产业链、“电子级硅晶材料及切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相关多元配套的多规格、全流程硅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的硅电子产业链等产业集群化项目建设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作为工业硅的核心下游,多晶硅企业可借助工业硅期货品种进行风险对冲工具,规避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促进产业更好地发展。
多晶硅环节现状
目前,国家层面上新能源的战略地位稳固,也决定了多晶硅行业中长期向上发展趋势不改。我们从产业链内多晶硅企业的现状出发,剖析可能存在的套期保值诉求,并针对操作策略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以期为不断壮大工业硅期货市场做出贡献。
多晶硅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存在着以下特点:1.行业壁垒高。多晶硅的工艺设备虽然有所降低,但目前每万吨十亿元的投资仍是产业链内资金占比最大的环节;2. 能源消耗密集。从多晶硅及其下游产业环节来看,多晶硅环节的耗电量占比接近60%,电力在总成本中占到28%。但投资回报率极为可观,只需要消耗不到1度电就能在25-30年的生命周期内共计产出30多度电;3. 技术要求高。当前,行业完成了从工艺设备全进口到全部国产化的深刻变革,表面处理工艺也从热氢化转变为冷氢化,四氯化硅转化率提升,能耗持续降低,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暴露情况
从工艺流程上看,多晶硅生产中硅材料比重最大,占比超过30%,1吨工业硅经过研磨可以得到0.88吨硅粉,硅粉进一步提纯后可得到0.8吨多晶硅,在单吨耗硅量变动幅度不大的前提下,原材料工业硅的价格走势直接影响多晶硅成本(硅粉与工业硅价格正相关性较强,硅粉价格=工业硅价格+2000-3000元/吨的加工费)。多晶硅企业刚需采购工业硅,面临着工业硅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敞口,向硅厂收购工业硅时存在价格上升推高成本的风险,进行买入套期保值的意愿会更高。
以2021年极端行情为例。1-8月华东地区Si5530的价格始终在10000-20000元/吨的区间内平稳运行,但短短一个月内飙升至59500元/吨,涨幅接近300%,触顶后又迅速回落至20000元/吨。原材料成本大起大落之下,使得此前高价购买工业硅用于生产的多晶硅企业的利润受到严重侵蚀。
当前多晶硅价格受供需失衡所致,仍处于周期高位,行业整体利润尚可,相对工业硅企业而言套保意愿不够强烈。但随着新增产能不断投产,再加之多晶硅要实现最低成本则必须满负荷生产,产能与开工率同步提升迅速为供应端提供增量,生产利润终将回归合理区间。此时,如果没有一款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在行情剧烈波动的冲击之下企业只能被动承受,极易陷入困境,而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操作就是主动避险的利刃,提前考虑使用风险管理工具有利无害。
期货市场操作
多晶硅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操作,除了想要规避硅价变动带来的单向敞口风险之外,部分对期货市场较为熟悉的厂商还存在投身于基差贸易、库存管理、再融资等金融衍生活动的需求。
一般而言,多晶硅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主要依靠买入套期保值的方式。买入套期保值是指在先销后采的经营模式下,销售端价格既定,为了规避采购价格上升的风险,在价格合适时先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买入开仓,待采购周期来临再卖出平仓,提前锁定采购价格。例如,某多晶硅企业与上游签订了采购合同,约定三个月后提货工业硅1000吨。随后,企业在期货盘面买入3个月后到期的工业硅合约1000吨。由于期现价格具有趋同性,互相影响,此时企业的采买盈亏不受未来硅价涨跌的影响,仅由其销售价格决定。当前,供应链安全是业内首要的关注点,即使在现货市场上出现工业硅生产企业违约的现象,也可以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实物交割的方式确保自己能够按照理想的价格获得原材料,虚拟库存的建立保障了采购的稳定性。这种方式主要基于自身经营模式的需要,是为了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而进行的单边风险管理,适合大多数初入期货市场的多晶硅企业,仅仅迈出了从赌单边行情到为追求稳定的收益的第一步。
对于能够熟练运用期货市场工具的多晶硅企业而言,工业硅期权已同步上市,行有余力还可选择运用“期货+期权”的风险管理模式。另外,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各环节都存在重建库存的需求,应当适时开展库存管理、再融资等金融衍生活动。目前多晶硅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也正在筹备中,届时企业还能通过多晶硅期货实现销售端价格保护,风险管理手段愈发丰富,对利润进行锁定有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光伏与半导体行业的兴起,多晶硅的需求爆发是当前市场最为看好的一个领域,产业竞争逐渐激烈,主动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必修课。对于多晶硅企业而言,工业硅期货为市场出现单边行情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避险工具,价格愈发公开透明也能减少非理性投资与无序投资,缓解行业阶段性供需错配现象,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不断呈现出高端产业的特点。(作者单位:国海良时期货)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