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保险+期货”为农户竖起立体化农业风险管理屏障

2023-06-27 20:14:25   来源:   作者:邬梦雯

 “保险+期货”作为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探索、新模式,在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增产不增收”的状况,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据悉,2022年,郑商所在棉花、白糖、苹果、红枣、花生5个品种上共支持开展21个“保险+期货”项目,为超过16.28万农户及6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8.72亿元,惠及陕西、甘肃、云南、广西、山东、河南、辽宁、新疆等多个地区,呈现出保费构成多样化、模式创新化、效率更优化、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与亮点。

A  联合地方政府共建  成效明显

据了解,郑商所主导开展的2022年“保险+期货”项目的亮点之一,是联合地方政府共建模式成效明显,推动财政资金常态化支持取得新进展。

2022年,郑商所与河南、山东、广西、辽宁等省级政府部门联合发文部署试点建设,对接引入政府资金、强化项目组织保障,合力助推试点扩围。此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湖北等地开展的棉花价格保险试点均将棉花期货价格作为保险结算价(部分)计算依据。期货价格作为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价格因子,在新型农业保险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得到了地方政府、产业主体的认可。

事实上,随着地方政府对“保险+期货”的重视程度和农户参保意愿的不断提升,地方政府对于项目的补贴力度和农户的自缴比例均在增加,保费构成的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山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证监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自2021年起连续两年成功开展,尤其是2022年项目实现赔付3443.41万元,赔付率高达192.21%,亩均赔付金额1796.72元,切实发挥了“保险+期货”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山东省苹果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据了解,2022年山东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覆盖烟台、威海等地市6县区苹果种植面积1.92万亩,折合现货约3.83万吨。其中农户自缴保费占比10.7%,其余保费由郑商所支持资金和政府财政补贴资金按照1∶1比例承担。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项目撬动财政支持资金约800万元,形成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合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此外,河南省2021年以来试点的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同样获得了当地财政资金的支持。2021年花生期货挂牌上市,郑商所通过引进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为桐柏县8.3万亩花生提供风险保障,保障花生价值近1.6亿元。2022年,郑商所引入省级、县级财政资金170.38万元,探索“保险+期货+银行”、收入险等多种创新模式,为桐柏县10万亩花生、10521户种植户提供抵御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的双重保障。

据了解,目前在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中,农户只需缴纳少部分保费。“参与‘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每亩花生只需10元保费,有这个兜底,从种、收到卖,俺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桐柏县毛集镇熊寨村花生种植户熊本高乐呵呵地说。

B  创新发展收入险  保障种植收益

经过多年探索,郑商所主导开展的“保险+期货”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由价格险发展至收入险,探索服务产业新路径。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油料产能提升及供给保障安全的政策精神,除河南花生价格险项目外,郑商所在山东、辽宁两个花生主产区探索收入险模式,为花生种植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为配合糖料蔗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郑商所在广西开展糖料蔗订单收入保险,探索在订单价格基础上,根据糖料蔗收获期白糖期货行情给予蔗农更好的收入保障。此外,郑商所连续两年在陕西黄陵开展苹果收入险项目,为林果作物收入险持续积累经验。

事实上,“保险+期货”收入险作为价格险的升级版,和以往的保险产品有很大不同,它既区别于传统“保险+期货”价格险,增加了由自然灾害造成产量损失的赔付,又区别于保险公司传统的收入险,引入了公开透明的期货价格作为价格端的理赔指标。该模式充分发挥了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特长,让农户在产量和价格两个方面都没有后顾之忧,更有利于为农民提供长期可持续的保障。

2021—2022年,在郑商所和延安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长江期货在延安市黄陵县创新开展全国首单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为果农收入提供“双保险”。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两年的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试点有效帮助黄陵县果农规避了自然灾害损失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双重风险,防止因灾返贫,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一变化从黄陵县果农脸上的笑容就能看得出。黄陵县北巨头村的果农李发元激动地告诉记者:“前两年的项目我都参加了,来年我还想继续参加。因为现在种苹果风险真的很大,灾害多,参加这个项目能让我更安心。2021年我收到的理赔款比我缴的保费多出很多,今后我会动员身边果农一起买!”

辽宁是我国的花生种植大省,但作为传统农业,花生种植基本是“靠天吃饭”,产量看天气,价格看市场,种植收益波动大,不利于花生种植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花生收入“保险+期货”项目在辽宁落地,助力解决了花生种植“靠天吃饭”这一难题。

据介绍,辽宁地区的花生“保险+期货”收入险试点创新保险结算方式,按照期货价格、现货价格分别占比60%、40%的权重来确定保险结算价格,这种计算方式在期货价格公允性的基础之上引入地方现货价格,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使“保险+期货”能够更“个性化”地服务区域经济。

台安县新台镇遵化村村长刘旭说:“以往我们种花生,不是产量低就是卖不上价。去年政府组织我们投保了花生‘保险+期货’,既保价格又保产量,让种植户心里更有底。我们投保的4152亩花生获得赔付44万多元,平均每亩赔付约107元,帮农民解决了大问题。”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2022年财政部、银保监会、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在广西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通知》。同年6月,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广西银保监局印发了广西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方案,广西糖料蔗成为继三大主粮作物之后纳入中央补贴开展完全成本保险的农产品,是我国首个试点完全成本保险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推动了广西糖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国家食糖供应安全。

象州县蔗农万先生在该试点项目中投保糖料蔗种植地151.7亩,总保费10922.4元,自缴2184.48元。投保完全成本保险让万先生吃下了“定心丸”,解除了种蔗后顾之忧。“这个保险充分考虑了我们的种蔗成本,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政府助农政策的实惠,不再害怕天灾。”他说。

C  优化价格险模式  降本增效

在不断推动“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过程中,各市场主体致力于通过改进优化价格险模式,降本增效,显著提升保障农户效果。

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商所以推动保险与期货功能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探索优化价格险业务模式。具体看,2022年试点项目在保障程度上倾向浅虚值,保障农户基本合理收益的同时有效控制费率成本,产品结构上针对中小农户需求简化设计,更加简明易懂。风险管理方面,尝试通过组合使用风险自留、购买期权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风险转移路径,保险公司在项目运作中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第一师阿拉尔市是红枣优质种植区。近年来,政府积极引导职工大面积种植红枣,做大做强红枣产业,2020年辖区红枣种植面积达50万亩,2021年已达到56万亩,2022年红枣产量达97.5万吨,总体规模稳步增长。红枣种植已成为第一师阿拉尔市重要农业经济支柱。然而,受红枣种植面积及产量增长迅速影响,近年来红枣供大于求矛盾突出,价格及种植利润持续下滑,形成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种植收益不稳定,影响枣农的正常生产和收入,下游加工企业利润也进一步缩减,经营难度陡升,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2019—2021年,在郑商所的支持下,第一师阿拉尔市连续三年开展红枣“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1268户枣农投保,覆盖种植面积3.84万亩,承保数量1.92万吨,保障金额2.4亿元,累计赔付601万元,平均每户赔付4740元。

2022年,郑商所“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再次落地阿拉尔市,总保费820万元、投保量1.23万吨,覆盖种植面积2.45万亩,投保枣农1049户,保障金额1.44亿元,总赔付金额达到1094.1万元,赔付率达到128%,在增量扩面的同时,赔付率创历史新高,呈现量质齐升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产品设计在保障赔付效果的同时,兼顾投保户的知识结构,做到了方案清晰易懂,投保户能够充分理解产品保障情况。此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当地的种植户对期货相关业务的了解和认可度不断提高,不仅能清楚地理解“保险+期货”模式,还能用自己的话向其他农户讲解。

同样连续三年受“保险+期货”项目保护的还有新疆麦盖提县的枣农。2020—2022年,“保险+期货”为当地14019户枣农(含7099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覆盖红枣种植面积超16万亩(折合现货数量8.05万吨),累计实现赔付4135.43万元,切实保障了当地红枣产业发展和枣农稳收增收,受到当地政府及枣农的高度认可。

阿瓦汗·热合曼一家是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塔塔尔吾斯塘村的村民,家里种了46亩红枣。她丈夫常年外出务工,两个儿子还在上学,她自己身体不好,需要常年服药,红枣种植是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

从2020年开始,阿瓦汗·热合曼连续三年参加了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累计获得赔付款3.49万元,除了支付儿子上大学的费用、看病吃药、购买化肥外,她还用剩下的钱买了两只羊。有了“保险+期货”的“保驾护航”,她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没了后顾之忧,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目前,经过多年增点扩面的“保险+期货”项目遍布全国多个地区,让成千上万的农户摆脱了靠天吃饭、丰年不丰收的困扰,为当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D  兼顾多经营主体  助力乡村振兴

想让产业发展壮大、乡村振兴效果更好,离不开产业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郑商所推广“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兼顾贫困户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并将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介绍,2022年郑商所加大期货风险管理功能的普及力度,持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意识、市场意识与风险意识。比如与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开展的花生项目,除脱贫户外参保对象均为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规模户;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的苹果项目中,参保对象基本上是家庭农场、合作社,有力助推了试点县域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培育现代经营理念。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黄龙县,以前因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是当时省里有名的贫困县。但近几年县里因地制宜,政府大力引导农民开展苹果种植,经过几年的产业扶持,黄龙县已被确定为陕西省优选苹果基地, 2021年苹果产量10.6万吨,产值高达3.93亿元。但苹果价格波动较大,增产不一定增收一直是果农的“心病”。

为了解除黄龙县果农的“心病”,在郑商所的支持下,苹果“保险+期货”在当地落地,这对于当地果农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为了推动试点顺利开展,在项目开展之前,以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为首的主办方以线上直播培训和线下调研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向果农宣讲保险条款。宣讲过程中尽量以果农更易接受的语言和案例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保险和期货概念简单化、通俗化,力争投保果农能正确理解“保险+期货”这一创新型农产品价格保险模式。宣讲得到了当地果农的热烈响应,有的果农发动全家老小一起参加宣讲会,了解和他们家庭收入息息相关的苹果期货价格保险;有的果农在宣讲过程中当即表示愿意投保;有的果农在会后通过电话等方式主动与保险公司联系,再三确定该保险能够保障苹果价格后表示愿意投保。

据了解,黄龙县苹果种植的组织形式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主,其中家庭农场895家,专业合作社12家。全县在农业系统里备案的规模化家庭农场共计320家,种植面积约4.8万亩,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40%。此次试点选取50家规模化种植的家庭农场和13户合作社社农为保障对象,是黄龙县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一大特点。黄龙县果业中心主任刁强向记者表示,给果子上了价格保险,果农就可以安心从事田间管理,一门心思提高亩产了。

“本次试点除了果农自缴保费低、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特点外,还在保险对冲方式上进行创新,探索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风险共担的模式。”弘业期货项目负责人冷莉表示,作为风险对冲的承担主体,弘业期货在郑商所的指导下,联合人保财险共同优化对冲方案,一改传统“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通道”的角色,保险公司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比例向期货公司进行再保险,保留部分市场价格风险的风险共担机制,是本次试点的一大亮点,也是优化“保险+期货”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近年来持续推出的期货和保险融合的金融业务模式,“保险+期货”越来越为田间地头的农户们所熟知。随着项目经验不断积累,多地农户提升了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也提升了种植经营水平与收益,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自发地参与“保险+期货”项目。

 

 
责任编辑: 马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