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保险+期货”秉承着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开辟出了一条将普通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新渠道,不仅帮诸多农户、农企排忧解难,也让期货市场在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近8年来,“保险+期货”模式不断优化、创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升,切实保障了农民稳收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如今,“保险+期货”已走进千千万万的农户和农企,业务规模良性增长,项目覆盖面不断拓展。中期协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共73家期货公司参与其中,累计开展5299个项目,为18个农产品品种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累计承保货值1346.04亿元,涉及现货数量共计2749.65万吨。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24个县,惠及农户538.7万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3101个、家庭农场1488个、涉农企业2349个。
经过8年试点,随着农户、地方政府等各方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项目保费“多元共担”的结构也逐步形成。期货日报记者发现,行业多年呼吁的将“保险+期货”纳入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在部分地方政府层面得到进一步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针对“保险+期货”制定专门的政策支持文件或安排专项支持资金,湖北、贵州、江苏、山西等省份的补贴比例已超过60%。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已有江苏、广西、广东等地明确对“保险+期货”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其中江苏省明确财政支持“保险+期货”项目资金将由2022年的3000万元扩大至6000万元,试点范围从2022年的9个县(市、区)增至22个县(市、区)。
在坚持不懈的推进下,“保险+期货”项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同时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并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我国多个“保险+期货”项目获“国务院扶贫办企业精准扶贫专项案例50佳”;海南省白沙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山东省武城县“保险+期货”玉米收入保险项目、陕西省延长县苹果“银行+保险+期货”等项目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嘉吉公司出资100万美元,持续在吉林松原开展以“保险+期货”为内核的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 14名在美国学习的学生筹集善款,支持陕西省延长县200多户果农参加“保险+期货”业务。
经过8年精耕细作,“保险+期货”已经逐渐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内涵不断丰富,市场上涌现出“保险+期货+银行”“保险+期货+订单”“保险+期货+龙头企业”等新模式。业内人士表示,从“保价格”到“保收入”,再到引入订单、银行信贷、科技赋能等“保险+期货+N”模式,我国利用“保险+期货”分散农业保险市场风险的基本机制已基本形成,“保险+期货+N”将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