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作为半个辽宁人,我很小的时候就去过大连。在大连,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也第一次品尝到了竹蛏、海蜇等美食。不过,当我发现会动的蝉蛹也可以吃的时候,一整天人都不对劲了,这绝对是我童年的阴影,以至于到现在我也没有尝试过。工作之后,有幸去过几次大连,对这座海边的城市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有温暖的同事和朋友,有美丽的风景,当然还有当地的美食。
说到东北菜,脑海中最先想到的是东北四大炖“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鲶鱼炖茄子”“排骨炖豆角”以及锅包肉、地三鲜。而在大连,烧烤却是当地最有名的美食之一。“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在大连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作为一个吃烧烤长大的半个新疆人,我觉得大连烧烤和新疆烧烤的区别主要是:肉串小一些、用竹签子而不是铁签子,还有就是海鲜很多。不过,大连烧烤和新疆烧烤同样美味,毕竟烧烤怎么可能难吃呢?在炎炎夏日的傍晚,三五好友齐聚一堂,吹着海风、撸着串儿、漩着啤酒,没有了工作的拘束,所有的忧愁烦恼都可以抛在脑后。就像《人生一串》中所说:“烧烤,是平凡生活中的热辣慰藉。几串烧烤,一杯美酒,这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除了蔬菜、海鲜等,大连烧烤界的“绝绝子”少不了鸡架。有一次去大连出差,晚上突然觉得饿,就下楼看看有什么能吃的。那个点儿很多饭馆都关门了,只有一家鸡架店还亮着灯,于是进去要了一份鸡架,肉虽然不是很多,但作为夜宵足够了。
东北人吃鸡架的历史并不长。事实上,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日常的鸡肉甚至鸡蛋都需要关内供应。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国有大型养鸡场的投产,东北的鸡肉供应在实现自给自足的同时才能大量外销。由于出口的主要是鸡胸肉,大量鸡架被剩余下来。几乎同期,国企开始改革,下岗潮来袭,东北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受到的影响很大。在这段阵痛期,很多东北下岗职工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一份廉价的鸡架就成了平日里消除苦闷、慰藉伤心的“良药”。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北经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鸡架也不再是人们苦中作乐的食物,而是脍炙人口的网红美食。如果非要说东北有什么没有改变的话,那可能就是东北人对鸡架的热爱了。
大连路边的烧烤,没有粤菜选用食材那么考究,没有淮扬菜做工那样繁复,没有鲁菜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没有川菜那样火遍大江南北,它来自民间,选料和烹饪手法简单甚至粗犷,但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烧烤就像东北人的性格,倔强、不屈,即使面对挫折也乐观面对。耿直、豪爽,没有过多的雕饰,微笑着面对一切。在品尝烧烤的时候,难免会感慨:对于平凡的我们而言,有时候平平淡淡才是真。(黄李强)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