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10月下旬以来,沪铜价格振荡走强,与此同时,铜现货升水较高,升水在200—400元/吨,持续时间超过两周。
中信建投期货有色金属高级分析师张维鑫表示,国内外宏观预期改善是近期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内政策预期改善、美联储加息结束预期升温。10月中上旬,长期高息环境担忧及内外累库压力形成合力,拖累铜价下跌,不过10月末在国内增发特别国债、中美经济工作组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开启提振市场情绪的“组合拳”下,叠加美联储偏鸽的利息决议及表态,市场情绪得到修复。
方正中期有色金属高级研究员尹心同样认为,铜价反弹是国内外宏观乐观情绪共振的结果。海外方面,包括非农、CPI和PCE等数据表明美国未来通胀压力正在放缓,市场对美联储紧缩预期降温,美元指数下行利多风险资产。从国内来看,中央增发1万亿元国债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针对防范风险的指示,打消近期市场对经济的一些顾虑,信心开始回暖。
对于近期现货铜升水的现象,尹心认为,前期铜价快速下跌企稳以后,下游企业对铜价接受度较高,并伴随着年末补库的需求,引发下游积极买入。此外,“金九银十”旺季结束后,中国电解铜社会库存不增反降,进一步支撑现货升水走高。
“这一轮铜现货升水主要是供给端的偏紧和需求相对较强造成的。”南华期货有色分析师肖宇非分析称,供给端偏紧可以从铜矿TC的回落看出,自9月中旬开始,铜精矿TC从93美元/吨高位开始下滑,目前已接近80美元/吨,市场对2024年铜精矿TC的预期也从95美元/吨下滑至85美元/吨。需求相对较强主要得益于电网端的发力。据了解,电网订单在10月下旬开始逐步开放,当铜价低于6.8万元/吨时,大部分电网订单存在一定的盈利空间,这给予需求较强的支撑。同时,地产板块的回暖和汽车出口的强势也为需求提供了助力。
“目前国内外经济增长预期、美国通胀与货币紧缩的演绎以及国内经济复苏状况均是影响铜价的重要因素。”尹心分析认为,年末来看,强势美元对金属的压制阶段性放缓以后,市场再度聚焦于国内经济的强预期与弱现实的博弈之中。最新公布的10月制造业PMI再度低于荣枯线,表明制造业复苏态势仍难乐观,进入年末淡季后,下游需求恐进一步萎缩。从供应端来看,无论是从全球产量还是国内进口端来看,铜矿持续释放增量的预期已经在逐步兑现,在高加工费的背景下国内冶炼产量自今年以来屡创新高,据调研11月份仅一家大型炼厂检修,大部分均处于满产状态,预计年末冶炼产量仍维持高位,供应压力仍存。
展望后市,尹心认为,从长周期来看,“铜博士”往往是全球宏观经济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未来海外国家的衰退梦魇将是影响铜价走弱的主导因素。根据历史规律,衰退通常有两个关键先行指标:一是长短周期利率倒挂,通常从开始倒挂到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有1个月的间隔,此轮时间点正好对应到今年年末;二是美联储加息周期,通常在美联储开始升息两年以后,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此轮周期对应到2024年第一阶段。因此,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第一季度将是验证此轮全球经济韧性的关键时期。从过往经验来看,联邦利率超过5%将引发或大或小的经济危机,因此随着高利率环境的不断持续,未来发生“黑天鹅”事件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
短期来看,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在海外紧缩和衰退交织、国内政策预期与现实的多重博弈之下,铜价料宽幅振荡,预计区间在65500—69000元/吨。在悲观情境下,如果全球经济发生“黑天鹅”事件,铜价可能将在今年年末和明年第一季度之间出现大幅回落,不排除跌破年内低点的可能性。
张维鑫表示,短期在国内政策预期、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预期提振,偏强的基本面的支撑下,年末预计铜价维持高位振荡,但由于预期渐强而现实仍弱,宏观与基本面并未形成合力共振,因此价格不具备突破前高的动力。长期来看,国内价格中枢预计仍有下跌空间。
肖宇非认为,铜价在短期能够获得一定的支撑,因为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利好政策落地,市场期待财政政策能够切实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期来看,海外需求的偏弱依旧是隐患,尤其是欧元区。美联储加息迫使欧央行跟进,使得欧元区企业的融资环境变差,降低投资和生产意愿。同时,欧元区内部的制造业情况也较为低迷。德国、法国、英国的制造业PMI均处于收缩区间,德国的制造业PMI甚至连续低于40,海外制造业的偏低会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压力。因此,铜价短期或以振荡为主,中期存在下行压力。另外,欧元区对于能源进口的依赖较强,由于地缘政治风险,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较为紧张,或迫使欧元区向其他地方进口天然气等资源,进而拉高能源价格,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