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隔着水,远远望见一带苍紫的城墙,映着那淡青的天,这是第一次感觉到南京的美丽。”初读张爱玲《十八春》时,我对这一段描写南京城墙的文字印象格外深刻。在今人眼里,历史烟云与世代沧桑都沉淀在城墙的块块砖石中了。夕阳沉落中,暮钟回荡,宿鸟低飞,当人们走近这充满古典人文景观的城堞,蓦然间,心头不禁会涌起一片思古的幽情。走近南京古城墙,你便会发现,南京是一座色彩斑斓的城市。很少有一座城市能同它媲美,历史上虽然有过深重的苦难,但也有着绚丽的辉煌。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这是一座到处洒落历史文明碎片的城市,每一处角落都演绎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当我们透过时空的雾霭,让目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梭巡,你便会发现: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溢满着古意沧桑的城墙,为我们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了金陵的神采风骨,搭构起了南京的精神框架。
伫立于素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美誉的中华门脚下,聆听明城墙的诉说。它在讲述整个朝代的历史,这是明朝在南京留下足迹的记忆载体。风雨沧桑六百载,举世无双一座城。古老的明城墙,早已深深嵌入南京人的生活中,成为无可取代的历史符号和文化印记。它就像是一名柔情细腻的女子,默默记忆着南京城的风云变幻,记忆着南京栖居者的过往,记忆着金陵古都的岁月斑驳,记忆着南京城市的厚重文化。在面朝大海的崭新时代,它带着春暖花开的希望,正走向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盛世。
历史上,众多诗人曾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临金陵古城。李白登上石头城,咏叹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杜牧唱出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也吟着:“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600多年前的南京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从建成开始,便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登访。一些国外名士通过文字、插画等形式将南京城墙的所见所闻记录成书。书籍尘封了岁月,定格了时光,从这些珍贵的书籍中,后人看到了南京城墙给他们带来的震撼。那个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非常艰难,而现在,这些书籍被保存在博物馆内,成为打开不同文化大门、促进交流融合的钥匙。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是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还是建筑设计、规模、功能,国内外很多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它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先生曾说:“ 文明的三个标志分别是城墙、文字和矿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也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敌——它们的深壕宽堑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了。”由此可见,南京城墙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商周以来的筑城传统,将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当代人对南京城墙的形状有许多推测,如北斗形、葫芦形,但这些都是推测,没有具体依据。南京城墙当时为什么要建成不规则形,早已不得而知了。
如今,我们说的南京城墙,多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筑的明城墙,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四重城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城墙,也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南京城墙,是庇护金陵人家的屏障,是贯穿城市乡音古韵的文脉,是凝聚千年历史烟云的最淳朴最真挚的乡愁。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光跌落进了岁月的画卷里,600多年的故事遥远而触手可及,而南京城墙依然静寂着,默默述说着它的底蕴与精彩……(清小禾)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