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期货日报、证券时报共同主办的“2023年中国期货业研究创新发展论坛暨第十六届中国最佳期货研究团队评选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来自期货监管部门、期货交易所和银行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多家期货公司的高管约300人参加,分享期货行业的研究发展创新成果,共促行业人才体系建设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欣在致辞中表示,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国期货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发挥了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应有作用,充分展现了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和产业的功能。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实施,为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为市场持续规范发展夯实了基础,标志着国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行业在规范发展的同时,市场规模和容量也在不断提升,新品种不断上市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市场成交量仓齐增,市场结构持续改善,市场功能发挥良好。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在稳产、保供、稳价、平衡供应链、服务企业高质量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期货公司创新服务模式,成效得到各方充分肯定。近年来,期货公司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已卓有成效并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各方认可。“保险+期货”作为金融跨界服务“三农”的新方式,已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总的来看,当前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已由容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与期货市场质量提升相配套的是,监管层也在努力为行业发展营造坚实的制度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李欣表示,在新的发展关键期,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既可以体现期货公司的市场价值,同时也能获得市场发展先期优势。未来,期货公司的定位设置、投入增加方式、创新路径选择以及品牌打造模式,都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期货公司做好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定位和积极有效的转型,有助于推动市场质量提升至更高层次。
在期货行业迎来重要机遇期的背景下,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期货公司对高素质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一家专业媒体,期货日报多年来秉持“人才强市”和“研究创造价值”的理念,倾力打造“中国最佳期货经营机构暨最佳期货分析师评选”,为行业挖掘了大量优秀人才,对促进行业经营管理和研究力量的提升作出了有益探索,成为国内设立最早、行业中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评选活动。
据了解,本届评选于今年4月启动,得到众多期货经营机构的积极响应。根据组委会的统计,共有84家期货经营机构、8家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12家科技公司、22家期货IB证券经营机构、44家期货研究所、160多个期货研究团队、600多位期货分析师向组委会提出参评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顺应市场新形势、贯彻监管层“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届评选还特别开设了“最佳数智期货建设经营机构评选”,分别设置了“最佳数字化转型期货经营机构”“最佳期货数智化建设技术服务创新奖”两个奖项。期货日报副总编辑陈亚光在致辞中介绍:“今年首次将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科技公司纳入评选范围,旨在弘扬在期货市场数字化转型中各类机构勇于担当的创新精神。”
陈亚光表示,期货市场作为金融服务行业,人才是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要素,是整体效能提升的决定性力量,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证金融服务的质量,研发水平的高低也是各机构获得市场发展先期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市场指明了发展新方向,新征程路上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求尤显迫切。
“当前国内期货市场正迈向高质量发展,希望市场各参与主体能携起手来,共同探索人才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培养出更多符合当前期货市场发展特点的优秀人才,充分传播研究价值,力促期货研究与行业创新的融合。”陈亚光表示,未来,评选活动也将进一步科学优化奖项设置,努力提高评选机制的公信度和权威性,着力为市场打造更科学、公正的人才发现和评价机制。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