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刘威魁)12月9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的2023第18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举办,此次大会以“健全期货市场功能、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期货经营机构圆桌论坛上,中信期货董事长窦长宏表示,期货公司最基础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客户管理风险,期货公司自身也是承担着风险承担中间商的角色,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打造必须过硬。
窦长宏认为,未来期货子公司的一些业务回归母公司,这个过程中期货公司的业务模式从收费类为主逐渐转变为收费类和资金类相结合的多元经营模式,风险管理要求提高了很多,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关注:
一是强化交易型业务的一线风险管理。窦长宏认为,强调一线风险管理,关键词是快速响应、风控前置。“交易型业务模式往往比收费类业务模式个性化程度高、风险暴露的特征和业务细节的相关度也很高,像我们在做做市业务时,通过程序化的方式实现高频交易,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对我们的策略进行迭代。另外,我们业务一线还要实时监控系统是否运行正常,线路是否畅通、速度是否高效、交易行为是否符合自身风控要求,也符合交易所对我们的风控管理要求。一旦这里出现了问题,我们要能迅速找到问题,而且要迅速做出响应,这个要求是很高的。”窦长宏强调。
从现货业务来看,窦长宏认为,现货业务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很突出,信用风险管理上往往需要期货公司在属地进行比较长期的跟踪,掌握供货方包括仓库的情况,这类业务的风险管理一定要前置,而且要通过当地的团队进行下沉。期货公司管理层,包括后线的风控更关注业务模式风险识别的评估方法,比如说限额管理、制度搭建,前线和后线的配合控制其中的风险,这是一线风险管理。
二是重点关注跨业务风险。“跨业务风险体现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方面。信用风险我们要关注客户在公司多业务条线开拓的情况。”窦长宏表示,客户在多个业务线和公司发生业务往来时,我们要关注他在公司存放的资产状况以整体评估客户的风险情况,而且在这里要有提前的风险对策和预案。流动性风险上,资金调配要考虑多业务情况,全业务口径的压力测试观察公司对占资需求的变化,规避储备流动性风险,这个风险越来越明显。
三是注重信息技术应用。“重视数据治理,进行公司业务数据集中管理,要完善整个数据中台,形成多业务的交叉数据沉淀,并且相应要输出风险管理场景,用数据逻辑形成我们的风险管理工具。”窦长宏表示,新技术应用方面期货公司都在补短板,这几年投入也比较大,未来可能运用一些AI模型帮助期货公司判断市场风险,应对价格波动。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