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讯(记者 姚宜兵) 在6月5日于宁波举行的“2013年中国塑料产业大会”上,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研投中心总经理石浙明表示,我国聚丙烯(以下简称PP)产能持续扩大,自给率进一步提高,供应压力继续增大,进口的依存度稳步下降。同时,PP上游原料呈现多元化,生产企业稳步增加,地方性企业、煤化工等相关的国企以及民营企业纷纷参与市场,调节灵活和成本低廉的民营企业与煤化工等企业将对我国石化行业形成冲击。
石浙明介绍,我国PP供给主体逐年增加,近两年主要呈现以下几点:一是PP国产供应与进口供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因近两年国产供应增幅更大,使得中国PP自给率大幅提高,进口依存度逐年下滑;二是中国PP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国内PP生产企业纷纷提高直销比例,目前,整体来说PP直销率高于聚乙烯(PE);三是在供应增加的情况下,PP贸易商代理优势减弱,中间商代理话语权显著降低,部分规模型下游企业也表示短期内观望,不再增加直销货物比例;四是PP的粒料和粉料替代较为灵活,比如在粒料与粉料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粒料的需求会迅速释放,挤占粉料的市场份额。
“我国PP消费量每年增长10%,PP需求主要分为两大类:均聚和共聚。其中均聚占69%,共聚占27%左右,其他的4%。”石浙明说,均聚产品中,拉丝级和BOPP的比重最大,占整体PP供应的40%—50%;在共聚产品当中,共聚注塑最大。PP下游行业主要有三个,一是BOPP行业,一般使用拉丝和BOPP专用料;二是塑编行业,使用均聚拉丝,这也是大商所PP期货的交割标的物;三是注塑行业。在众多的下游行业中,BOPP工厂的影响力最大,因为它对PP原材料的消耗大而且行业集中度高。
石浙明称,PP库存方面,上游库存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石化厂,两大石化的库存及定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PP市场价格。社会库存方面,40家典型仓库的PP库存数据显示,2012年四季度前PP库存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2012年年底开始大幅增加,直到2013年4月才开始下降。而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总体保持低位。
对于PP期货品种的上市,石浙明认为,与LLDPE相比,参与PP期货的企业背景将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中间商参与以外,上游的生产企业,下游话语权较大的BOPP工厂,都会积极参与。预计PP市场活跃度将随着PP期货品种的上市而提高。PP期货也将完善现有的化工期货品种体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