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高度重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这一政策无疑对“保险+期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乎着14亿人吃饭大计的农业保险,未来应如何进一步创新“保险+期货”模式?创新的重点又在哪里?只有搞清楚这些疑问,才能让“保险+期货”更好地拓展服务农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有效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助力。
“农者,天下之本也。”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保险+期货”对涉农品种的支持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目前,“保险+期货”已经陆续推广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0多个县,为大豆、玉米、苹果、橡胶、生猪、鸡蛋等18个品种提供了服务。
记者从开展“保险+期货”的地区了解到,农户对保险保障的核心需求要点就是抵御价格波动风险,可以放心种,增收无忧。“保险+期货”项目的实施,不仅让农业种植者切实感受到了收入保障,还保障了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帮助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保险+期货”已经成为多个地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金融手段。
未来如何更加高效地发挥“保险+期货”功能,提高“保险+期货”效能?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认为需要在四个方面创新发展:一是深化“保险+期货”模式改革,解决涉农保险理赔兑付期长、赔付延迟等问题;二是加强对期货市场投机行为监管,降低违约风险,确保“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业上下游市场的稳定性;三是简化“保险+期货”关联业务办理手续,减少不必要的影响农业认知的文件、程序,降低农户和企业参与的难度;四是引入新技术新平台,降低成本费用,进而减少农业保险的保费等,给农民和企业带来更多利好。同时建议借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减少人工介入,确保赔偿标准统一、公平、合理。
2024年是“保险+期货”业务开展的关键之年,在“保险+期货”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问题,包括补贴资金的支持力度不够、保险条款的报备问题等等。浙商期货产业研究所所长蓝旻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建议政府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政策引导,制定保费补贴政策,缓解农户保费缴纳压力的同时,帮助农户通过“保险+期货”模式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其次,在监管层面,需要金融监管总局地方监管局对保险条款的批复给予支持,放开对开展地区的限制,支持用农产品期货价格来进行承保和理赔,引导养殖主体合理通过期货工具进行养殖价格风险的规避。最后,保险公司可以尝试从公司产品的角度考虑现货价格承保风险通过期货市场来转移, 这对于“保险+期货”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补充,也是在当前期货市场成熟发展、期现价格紧密联动的背景下,对很多保险公司现货价格承保业务的一种风险规避。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