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思路。通过充分发挥供应链产业链核心企业对链上企业的增信作用,有效破解民营企业单体信用资质薄弱等问题,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大宗商品贸易具有典型的金融属性。交易金额大、资金需求量大,为满足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国家一直鼓励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但是,我国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探索阶段,金融与产业的融合还需要突破行业认知的局限、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打通平台之间的堵点,目前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授信模式仍是主流。
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往往需要核心企业确权。核心企业要额外承担信用担保、信息沟通等责任,加大了核心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加上其风控能力较为薄弱,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能力和意愿仍不足。此外,企业应收账款规模逐年扩大,账期越来越长,影响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加剧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
针对供应链金融的上述问题,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于2023年11月底联合印发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特别提出,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支持供应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为核心企业“解绑”。
所谓“脱核”,不是指脱离核心企业,而是更多地依靠供应链上产生的各种交易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物流、信息流等作为放款或者风险评估的依据,把金融服务扩展到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简单来说,就是改变传统的核心企业“主体信用”模式,从“数据信用”出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这就需要核心企业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规范和强化供应链管理,稳固供应链合作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供应链的关键角色优势,主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协同做好交易风险管控,拓展产业金融服务,帮助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
广东省供应链金融创新合规实验室合规部主任朱永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目前供应链金融产品中,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融资占供应链金融产品融资规模的60%,而其他产品业务发展缓慢。特别是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与场景高度相关,金融机构要通过场景穿透,全面了解业务背景和所处环境,针对性地建立风控规则,才能强化对典型场景的业务把控能力。”
也就是说,银行需要深入产业链内部,与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进行深度合作,特别是要从不同行业、不同场景需求出发,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提升整条供应链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在场景化的金融服务中,交易数据的实时生成为银行机构提供更加真实、透明和全面的供应链交易行为数据。银行能够更加智能、及时和准确地评估风险,从而解决供应链融资中的风控难题,降低对核心企业信用的依赖。
因此,供应链“脱核”,意味着银行可以逐步摆脱对核心企业的信用依赖,利用科技赋能,实现供应链模式和产品的创新,将供应链信用评价向“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拓展,既为供应链核心企业降本增效,又为链上中小微企业精准滴灌。这或许就是供应链“脱核”的应有之义。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