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体验非遗之美

2024-05-09 21:11:21   来源:   作者:董依菲

走进新疆,天山南北,地域辽阔。这里世代居住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出了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命如歌”——维吾尔木卡姆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指古典音乐。维吾尔木卡姆包括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是一种集歌、乐、舞于一体的大型套曲艺术形式,在新疆广为流传。

维吾尔木卡姆肇始于民间文化,发展于各绿洲城邦国宫廷及都府官邸。古代形成于西域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等西域大曲,是维吾尔木卡姆的源头。2005年,维吾尔木卡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维吾尔木卡姆唱词包括哲人箴言、先知告诫、乡村俚语、民间故事等,既有民间歌谣,又有文人诗作,是维吾尔族人民心智的生动表现。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音乐形态丰富多样,有多种音律,繁复的调式,节拍、节奏和组合形式多样的伴奏乐器,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感染力。

卡拉角勒哈——草原上的“黑走马”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在哈萨克语中,卡拉意为“黑色”,角勒哈意为“走马”。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通体黑亮,剽悍雄壮,步伐平稳有力,蹄声如铿锵鼓点。

卡拉角勒哈展现了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矫健姿态,舞蹈动作多用动肩,其中“翻手硬肩”是主要动作,贯穿于舞蹈始终。步伐多用马步,配乐旋律悦耳动听、轻松活泼。曲与舞的配合非常密切,表演风格粗犷剽悍,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卡拉角勒哈是在哈萨克族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哈萨克族草原文化的缩影。哈萨克人在放牧、劳动之余,常常伴着冬布拉的琴声跳卡拉角勒哈,这已成为哈萨克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011年,卡拉角勒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艾德莱斯绸——“古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

艾德莱斯绸采用我国古老的扎染工艺,按要求在经纱上扎结,进行分层染色,整经、织绸等28道工序。染色过程中图案因受染液的渗润,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既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面,又形成了艾德莱丝绸纹样富有变化的特点。艾德莱丝绸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2008年,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艾德莱斯绸分为四大类:黑艾德莱斯、红艾德莱斯、黄艾德莱斯、莎车式艾德莱斯(综合式)。从产地来看,喀什、莎车的绸,色彩绚丽,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花等颜色渲染;和田、洛浦的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单明快。艾德莱斯绸尤其适于夏装,其图案层次分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艾德莱斯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深受维吾尔族女士喜爱。艾德莱斯绸有个雅号“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意为“布谷鸟翅膀的花”,隐喻它能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每逢传统节庆活动,维吾尔族妇女会穿上用艾德莱斯绸制作的裙装载歌载舞。

如果您想拥有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那么不妨来新疆!(董依菲)

 

 
责任编辑: 马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