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铜价高企 产业链企业“冰火两重天”

2024-05-26 22:51:03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董依菲

3月中旬以来,国内外铜价一路上行,并在上周创出历史新高,随后几个交易日又出现回落。如何看待此轮铜市场表现?铜价升势是否暂告一段落?产业企业面临哪些挑战?后期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因素?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资深产业人士和分析师。

[如何看待近期铜市表现]

“此轮铜价上涨是借助贵金属、有色普涨的大势,同时也有铜自身基本面偏强的影响。”云南铜业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剑辉告诉记者,由于地缘局势动荡、贸易制裁和逆全球化形势愈演愈烈,贵金属以及铜等有色金属作为“硬通货”,成为重要的避险载体。在今年欧美大概率降息的背景下,部分机构提前布局商品市场,其中纽约铜由于持仓高、库存低先涨,随后伦敦铜和沪铜跟了上来。

一位不愿具名的产业人士告诉记者,铜自身基本面也助推了此轮的涨势,尤其是铜精矿供应紧张难以缓解,TC加工费一路下行至负值,冶炼厂集中检修进程加快,同时国内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市场对包括新能源在内的需求端表现较为看好,因此形成了铜市供应持续偏紧的共识。

内外盘铜价在5月20日创出历史新高后,随后价格开始有所回落。国泰君安期货有色分析师季先飞表示,铜价回调主要是由于之前驱动铜价连续上涨的逻辑有所弱化。根据市场消息,部分企业将精铜运输至COMEX市场交仓,外盘铜价拉涨的逻辑弱化。同时由于美国通胀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近期美联储对降息的内部分歧加剧,市场将美联储的首次降息时间预估从11月推迟到12月,美元指数出现连续回升,施压铜价。

“近期宏观面有转弱迹象,或将限制铜价反弹空间。”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首席分析师江露向记者表示,5月22日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内容偏“鹰”,许多官员质疑政策的限制性是否足以将通胀降至目标水平,并提到在必要时进一步收紧政策的意愿,导致市场对9月降息的预期降温。

他表示,在美联储继续推迟降息的背景下,高利率对经济的负反馈或将在下半年进一步显现。从数据来看,目前美国经济滞胀特征显现。美国公布的一季度GDP年化环比增长仅为1.6%,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4%,但美国4月CPI同比增长3.4%,高利率始终无法使通胀数据下降。随着宏观层面情绪发生变化,当前铜市场做多热情在减退。

海通期货有色研究员王云飞认为,从目前的价差表现看,美铜市场的“挤仓”行情可能已经结束,COMEX铜7月合约与9月合约价差以及COMEX铜与LME铜价差基本已经回到了正常区间。就铜市场来说,尽管对长期需求走强带来供应缺口的预期仍在,但现实是近期基本面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高价背景下市场继续供应过剩,库存高位和现货贴水的局面仍在延续。

[产业企业面临着哪些挑战]

上述产业人士表示,铜价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上涨逾20%,甚至最高涨幅达到30%,已经远超市场此前的预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高价区间,产业内部多个环节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可以说除了矿山外,产业链其他环节都面临着压力,包括冶炼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下游加工企业面临短期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但向终端传导可能没有这么快。”

张剑辉告诉记者,本轮铜价的快速上涨对全球铜产业链各环节影响不一。

从上游的铜矿山来看,他们获得了绝大部分的上涨收益,铜矿开采利润丰厚,矿山可以将更低品位的矿石纳入采选范围,增加经济可采资源。随着铜价上涨,矿山价值也“水涨船高”,成为产业链中获利最多的环节。

再看向铜冶炼行业,他们难以在铜价上涨中获得更多收益,只能赚取加工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铜价上涨的同时,零单采购的TC加工费却在下跌,这使得冶炼厂的经营压力陡增。同时,面对铜价上涨,冶炼企业需要更多的周转资金,还面临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以及高价导致的下游客户违约风险。

最后看向下游加工企业,他表示,这部分企业的差异性比较大,高端制造领域的加工企业情况相对还好,但是电线电缆加工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产能饱和的情况甚至超过了铜冶炼端,这些加工企业的经营压力很大。在铜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下游加工企业的采购成本上升,就会出现减少采购甚至停产的情况。

上述产业人士告诉记者,高铜价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铜库存的持续上升。相关机构5月23日更新的数据显示,国内电解铜库存再度增加至41.51万吨,刷新年内高点,总库存较去年同期的11.84万吨增加29.67万吨。当前,在铜价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下游畏高情绪强烈,接货意愿较为低迷,尽管上周铜价有所回落,但现货贴水局面延续,反映出下游需求依旧偏弱。

[市场哪些新变化值得关注]

根据最新的市场消息,鉴于铜价创出历史新高,墨西哥集团(Grupo Mexico)旗下的矿业公司Asarco正计划重启其在美国封存的铜冶炼厂。市场人士称,目前Asarco正在与工会谈判,以重启位于亚利桑那州的Hayden冶炼厂和附近的铜矿,以及得克萨斯州的Amarillo精炼厂。Hayden冶炼厂重启将增加美国的铜供应。

据了解,美国目前只有两家铜冶炼厂,分别是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位于亚利桑那州的Miami冶炼厂和力拓位于犹他州的Kennecott冶炼厂。据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的数据,美国2023年生产了88.088万吨精炼铜,进口精炼铜77.09万吨,精炼铜消费量超过160万吨。

季先飞表示,当前来看,Asarco正在与工会代表和冶炼工人举行谈判,根据美国的矿业法和工人潜在的利益诉求,谈判达成协议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从供应的角度看,美国封存的铜冶炼厂投产对全球供应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前全球供应问题主要是矿端紧张,美国封存的铜冶炼厂投产可能加剧全球铜矿供应紧张的格局;二是美国精铜供应紧张的格局可能有所缓解。

江露认为,前期市场过度交易全球铜矿供应紧张及经济复苏预期,伴随着铜价持续上涨,目前供应端有回升的预期,接下来预计6—11月印尼铜精矿出口量级在50万至90万吨,ATF的Centinela加建选矿厂预计增加30万吨的年度铜产量。同时,5月以来铜价持续拉升,严重抑制了下游的备货需求,下游产业畏高情绪浓厚。

“我们一直认为今年全球精铜供应总体将增长,即使在二季度市场对铜矿预期最悲观的时刻。”王云飞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随着铜价走高,海外矿山供应预计可能有所反弹,冶炼端供应大概率保持在高位。

[后期铜价会怎么变化]

“铜价本轮上涨有宏观面的推波助澜,也有基本面的强势支撑,但是从技术面看确实上涨过快,也就是说出现调整是比较合理的。”上述产业人士告诉记者,放到更长时间段去看,不论是海外投行还是研究机构都预计铜市场的短缺可能持续更久,也就是说在经历了正常的调整后,铜价的重心可能还是会出现稳定的抬升,除非后期基本面或者美联储政策出现超预期的重大变化。

张剑辉表示,铜价在目前价位遇到了一些现货的抛售,产品端的出货有贴水的压力。未来如果铜库存下降,美联储新的降息周期开始,加上国内经济持续发力,铜价可能形成新的成长周期,也就是仍有上冲创出新高的可能。当然反过来看,如果下一步库存持续大量累积,铜市会在此价位形成区间回落的态势。

季先飞也认为,短期铜价会有所调整,但是中长期依然以偏多格局为主。他表示,宏观层面上,美国经济存在改善预期,美联储年内降息依然能够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在基本面上,铜矿供应紧张还可能继续“发酵”,同时消费端还有改善的空间,这将驱动下游企业被动逢低购买原料。后期需要重点关注价格调整过程中现货升贴水的变化,如果现货贴水大幅收窄或者转为升水,期铜价格也将得到支撑。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持较为悲观的看法。王云飞认为,本轮铜价的涨势可能已经结束,短期看不到向上的驱动力。“从市场多头支持的逻辑出发,低碳经济下铜需求走强的预期仍待兑现,而且还要面临短期高铜价引起的下游需求萎缩,以及中长期经济周期下行带来的存量需求减少和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对需求的打压等不利因素。”

江露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铜价将以震荡整理为主。短期来看,未来一个月COMEX铜存在交仓压力,国内供需收紧实现去库,价格回调斜率或放缓。此外,铜价回落将释放下游点价需求,这将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他预计至6月末铜价参考运行区间在7.8万至8.9万元/吨,主力合约均价预计为8.25万元/吨,下游可以考虑在均价附近补库。中长期来看,他认为,美国降息延后,同时经济下行风险仍存,铜价还将面临一定压力。

[产业企业应如何应对]

面对当下的市场情况,张剑辉认为,实体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更为谨慎地应对。矿山企业通常“随行就市”,也可以在判断市场价格处于高位或者良好的经营目标价位做卖出保值;冶炼端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平衡好长单数量和负加工费的零单情况,增强风险管控意识,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举措。

“当前国内冶炼厂对铜原料采购竞争激烈,进口矿加工费持续低迷。冶炼厂面临是不计盈亏抢原料进行满负荷生产,还是降负荷但成本增加的尴尬处境。在铜的绝对价格上涨、加工费相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冶炼厂直面诸多市场风险和业务风险。”他表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做好保值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进行保值后主要考虑的是追加保证金的压力,而不进行保值就要直面市场的大幅波动。

“铜产业链上的冶炼和加工企业没有较高的加工费,无法承担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尤其是在盈亏线上苦苦挣扎的企业,并没有孰好孰坏的方案选择,而是考虑哪个影响相对更小。”张剑辉表示。

对于产业企业而言,王云飞认为首先还是做好自己,不去参与市场的预期博弈,一方面合理安排自身的购销计划,结合资金情况使用期货和期权工具管理风险敞口;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修炼“内功”,不断增加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将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不断降低。

 

 
责任编辑: 马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