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闲话中秋节

2024-09-12 22:52:29   来源:   作者: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作为中国人,在大大小小的节日中,除了春节外,最看重的就是中秋节了。

一提中秋,总也少不了月亮。古人对月亮好像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每每对着月亮便会诗兴大发。尤其是李白,在他的近千首诗作中,约有300首与月亮有关。多数人所学的第一首诗可能都是他的《静夜思》,牙牙学语便背诵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现代人生活的城市车水马龙,彻夜灯火通明,夜晚的天空总呈现一种灰蒙蒙的橘色,星星都见不到几颗,也就只有月亮的圆缺能欣赏,出现一次漂亮的满月就会被大家集体晒在朋友圈,哪里能明白李白为什么如此夸张地将月光比作地上霜。

但在我小的时候可不一样。小的时候,我们把夜晚的地面称为“月明地”。地面多是土和水泥,在月亮的映照下会反射出一种银白。直到几年前,我在丽江客栈的小院儿里,又见到了这种“月明地”。天上月亮的华光与地上的银白把整个院子映照得一片洁白,瞬间,儿时的记忆纷至沓来,与当下重合在一起。李白诚不欺我,哪里是夸张,分明是写实。

一提到中秋,总也少不了团圆。苏轼在丙辰年的中秋,酒后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承载着对亲人的切切思念和对团圆的殷殷期盼。小时候特别喜欢中秋节,亲人欢聚一堂,亲戚朋友络绎不绝,小孩子们也凑得格外齐,各种礼品和好吃的塞满肚子和口袋,好不欢快热闹。

这样的习俗虽不知何时开始的,但是延续到如今。每年中秋前就开始走亲访友,还有央视和地方的中秋晚会,家家户户的团圆宴,这种规格堪比过年。每年中秋假期,也有许多离家在外的游子,提前几天就抢好飞机票和高铁票,不远千里的奔波,只为和家人相见。月是故乡明,由此可见国人对中秋阖家团圆的重视程度。

一提到中秋,总也少不了月饼。关于月饼的起源,追溯到古代。从周代祭月的供品到唐代宫廷节日的“月团”,再到宋代的民间吃食和元明的朱元璋起义月饼藏纸条之说,各种版本已经无从考证。不过,能确定的是月饼由来已久,多少年来都作为中秋节的象征,吃月饼更是国人过中秋最重要的仪式感。

诚然,我小时候是个不爱吃月饼的小孩儿,但过中秋最喜欢的事儿就是给月饼的口味分类。莲蓉蛋黄馅儿的太腻,豆沙枣泥馅儿的太甜,凤梨水果馅儿的简直是黑暗料理,五仁馅儿的更是狗都不吃。不过,狗不吃,姥爷爱吃。那时候除了小块儿的月饼外,还有一种大月饼,烧饼大小,猪油做的,用油纸包着,五仁做馅儿,里面夹杂着硌牙的冰糖和不知道用啥做的青红丝。我瞧着直皱眉,但姥爷总乐呵儿地吃那个,还把冰糖咬得嘎嘣响。如今姥爷早已过世,每年看到五仁月饼总会让我想起他,掰一口在嘴里,竟然觉得有点香。月饼的甜就这么和人间的思念重叠在了一起。(郑泉)

 

 
责任编辑: 孙亚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