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蟹,是水中的尤物。外表不俊,但“内在”很美。
蟹是时令藏在深处的密友,一般不轻易示人。只有到了一定时候,才将不同品种的蟹友一一唤出。入夏之后,便有“六月黄”。然而,本地鲜有品尝“六月黄”的食俗,只能听听周边苏州、上海的老饕们畅谈其美味,徒生慕意。
七月到了,梭子蟹上市了,最高兴的是菜场摊贩。他们索性其他品种的水产都不卖了,专攻梭子蟹。大小不一的梭子蟹分盆而列,从六七十一斤的到二三十一斤的,依次排开。梭子蟹比较娇贵,一离海水就会死。摊贩常将海水晶放入盆内,另加冰块助阵,双管齐下。梭子蟹烧法众多。干烧是上上策,蟹洗净后,衬以菜叶,文火慢烤,最能保留其鲜美。水煮是下下策,鲜味会越壳而逃,鲜了汤水,寡了蟹肉。梭子蟹炒年糕是这个季节宴席上的“名角儿”,这道菜里年糕拔得头筹,吸饱了梭子蟹的精华,鲜美异常,惹得一双双筷子在其间“颔首低眉”。
梭子蟹也有不足之处,其肉质比不上青蟹的紧实。相较于梭子蟹,青蟹完全是一个“肌肉男”,尤其是雄性,它的双螯,外形粗壮,极其雄浑,咬合力惊人。早年间,我就一个不小心,刚伸手翻动一只青蟹,其大螯就剪过来,哪里还来得及躲避?右手食指生生被撕下一小块肉,鲜血直冒。都过去二十多年了,提及时那股痛感,似乎还会死灰复燃。而现在,买回来的青蟹都是“五花大绑”,实在是忌惮其大螯的威力。解绑时,也要多加小心。
烹制青蟹最好的方法是蒸,猛火烧开,小火微焖。揭开锅盖,蟹红诱人,泛起油光,一看就知道,这青蟹出水不久,肉质上佳。食用青蟹,必得备一把小小的铁榔头,《红楼梦》里那套吃大闸蟹的工具估计放在这里也不大好用,过于纤巧。先掰下大螯,后高高举起榔头,重重地砸在螯壳之上,螯壳应声而裂。其后,从从容容地享用螯肉的紧致与鲜甜。不然的话,拿牙齿与螯壳去硬扛,估计最后受伤的还是牙齿,咬得满嘴生痛,而螯壳仍旧坚硬如铁。
大闸蟹呢,老辈人口中的“九雌十雄”是用来描述野生大闸蟹成熟时间的。而人工大规模养殖以后,饵料充足,蟹长得快,这句话似乎不再提及了。这才农历八月,满大街、满屏幕,就都是大闸蟹的身影了。但说实话,时令不到,好比做菜火候不到,这大闸蟹的滋味实在一般。蟹壳也不老成,蟹肉也不紧实,如果配之以陈年花雕,那是亏待了这好酒。一定要等到农历九、十月,大闸蟹才正得其味。据称,阳澄湖的大闸蟹乃品质之王。然而,真正的阳澄湖蟹毕竟数量有限。且放下这个执念吧,其实只要有了时间的“雕琢”,别说是太湖蟹、巢湖蟹,就是稻田蟹,也很好吃。有一年,妻去沙家浜参观,归途中买了几只沙家浜蟹,三十元一只,那鲜得要拯救眉毛的味道至今难忘。每到食蟹季,必得翻出来这段“故事”温习一遍。
我父亲也能说出很多“故事”来,那是他年轻时,作为乡干部,与水产大队的社员们一起养蟹、捉蟹的往事。他说,大闸蟹喜欢逆水而上。因此,渔民放下蟹苗后,过几个月,就会划着小艇溯洄从之。他们用木条与竹竿在水中筑起一道簖,并在簖上挂满碗口粗细的竹篓。不明就里的蟹们一到晚上,纷纷爬上来,正入竹篓,被逮个正着!
看老父亲说得高兴,妻也加入进来。农村出身的她说,小时候大闸蟹是吃不到的,但小小的石蟹倒是经常遇到。洗碗时下到河埠头,摸螺蛳时,常抓到石蟹,它们藏在石头缝隙里乖乖做了“俘虏”。拿回家,放碗里,滴上几滴油,上锅蒸,那也够鲜美。水田渠道里也有石蟹,比较难抓。渠道泥质,“狡蟹三窟”,窟窟相连。父亲回忆说,有一回他到农民家里吃派饭,主人家没什么好招待的,到村里的石桥边掏回几只小石蟹,打入两个鸡蛋,放进一把葱花,那滋味也是几十年难忘。
天哪,说到吃蟹,个个都那么起劲。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蟹的确是尤物。至于什么帝王蟹、珍宝蟹之类的舶来品,平时也难见于普通百姓的餐桌上,也说不出什么名堂来。还是说说身边的蟹吧,觉得有味儿。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